李茂成功的拖延住了女直金国南下的进程,但随着完颜晟的继位,无论是女直金国还是大宋,都看出辽国契丹人回天乏术了。
官家赵佶乃至政事堂诸公,枢密院,都会加快联金灭辽的进度,所以留给信安军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
伐辽收复燕云十六州将成为大势,绝非信安军可以阻拦,别说赵佶不答应,完颜晟也不会答应。
一个渴望比肩祖宗成为收复燕云的帝王,一个急于以战功巩固皇位。
这俩角色凑一块,代表的就是两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着力点就是燕云之地。
“所有的阴谋诡计,在大势面前全无用武之地,信安军在一年后肯定会投入到伐辽的战场,这是我们可以安心发展的最后一年,一年后的情况谁也无法预料,所以信安军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李茂起了个头,这种大方向战略方面的论述,信安军只有他能做的出来。
无论是吴用还是杜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还不具备如此眼光和格局,但也都认可李茂的判断。
一旦宋辽金开战,信安军想再安稳种田发展实力,那就是奢望。
吴用皱着眉头道:“以相公的地位,以往的战绩,伐辽的主帅甚至先锋肯定非相公莫属,我们信安军这是要被当做炮灰来用啊!”
杜壆反驳道:“怎么能说是炮灰呢!如果我们信安军是炮灰,那其他禁军岂不成了渣渣,伐辽进展肯定顺利,按照女直金国的兵力和战斗力,伐辽他们是主力,我们只要防备他们突进燕云即可。”
宋江微微摇头,这两年他也历练出来,知道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诸位,相公未必是伐辽主帅,官家信任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童太傅,相公充其量只会成为副帅,先锋,以信安军这把尖刀利刃收复燕云十六州,信安军就是做苦力的,一旦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功劳怕未必都是我们信安军的,到时候跑出来摘桃子的不知道有多少。”
李茂是文官,但信安军大多是武将。
大宋朝廷对待武将是什么德行,在座的谁不知道?
信安军自己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在官家赵佶,在其他人眼中,信安军也只是大宋禁军的一支。
到时候随便安插一个监军,大使之类,就能把信安军的功劳分走大半,这些都有前例可循。
“伐辽的主帅肯定是童贯童太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宋江说的没错,联金灭辽胜利在望,跑出来抢功的人不会少,这一点只要我们还是大宋的臣子,就无法避免,只能尽量的争取扩大信安军的实惠和利益。”
李茂话音一落。
朱武哼了一声道:“相公,要不就反了得了,那便不必受这鸟气,管他谁来主帅,谁来监军,一律砍了脑袋,以我们信安军现在的实力,据地称王割河北东西两路为根基,大有可为。”
这是第一次在商议大事的时候,说出如此言语,吴用和杜壆愣了一下,宋江更是直接哆嗦了几下,目光纷纷落在李茂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