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知道了,你先把人领上楼,我一会儿就上去。”那人听完,对墨惭二人说道:
“客官请随我来,本店凡例,吃茶一楼,问事请上二楼。”
墨惭跟着那个人上了二楼,才发现内有乾坤。这二楼空间很大,但是格局显得很是拥挤,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被分割成了无数个小包间。两人宽的过道上不时有一些人来回奔走,包厢门一开,一些谈话声就从里面传了出来,有朗诵的,争吵的,兴奋的。门一关,却是丁点声音都听不到了,可见选用木材隔音之好。拐了三拐,墨惭被领到了一处包间,也就十多平米大小,给上了一壶茶,那人说了句稍等,就出去了。
茶刚品了两口,只见一个人就进来了,正是杨十二。身穿一身粗麻衣衫,不过气质端的是儒生打扮。墨惭看见他的布腰带上用刺绣在上面绣了十二两个字,回头一想,发现刚才领他上楼的腰带上好像也绣了数字,不过自己已记不住了。
杨十二把门一关,拱手说了声怠慢,便在墨惭对面坐下,拿起茶壶给墨惭续了一杯茶。才问道:
“不知客官来此,有何事请教?”墨惭回道:
“在下初入京城,人生地不熟,想置办一间房产。那定河春的小六子说你们这什么事都能办,所以来问问你。”
“客官这话有些纰漏,除了官事和黑事,其他的小店还是能替客官分忧的。既然客官是要买房的话,不知可有什么要求?”墨惭品了口茶,思索了一会儿。回道:
“城内,人少,偏僻,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清净。”杨十二听完,走到房间墙角,拿起一根绳子拽了一下,不一会就进来了一个人,问道:
“十二哥,有何吩咐?”
“把房册拿过来。”那人应了一声,关上门。不一会,那人就拿着一本册子,交到了杨十二手中。
杨十二翻开房册,一页一页的翻看,头也没有抬。问道:
“不知客官可有军籍或官身?”
“没有。”墨惭道。
“按照您的要求,我翻看了一下。内城有两处,外城有三处。”说着拿出一副京城的地图,用毛笔圈了五个圈给墨惭看。又说道:
“要是论清净,内城肯定是比外城清净的。不过内城房子大,价钱贵,需要有军籍在身。外城房子小,价钱便宜,不过治安差,鱼龙混杂。既然是小六子介绍来的,那一定是大主顾,十二建议客官买内城的这两处,军籍的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不过要多花些银子。”
墨惭往地图上一看,这两处位于内城的西北西南两侧,看上去是个清净的地方。墨惭看到内城左下角西南方向这个地方离外城近些,想着刚才朱七跟他说的外城风光,用手一指说道:
“这个地方不错,多少银两?”杨十三看墨惭指这里,把房册往前翻了几页。说道:
“这个地方是一间中型的四合院,一共有正房两间,厢房三间,院里还有一座小亭,算上倒座(仆人居住)后院和一个地窖,一共大概有半亩地(一亩地=666.67平方米)大小。这家原来属于一位姓郭的把总,不过半个月前这个郭把总战死关外,正房想带着家人回南方娘家。开出了纹银二百两的价格,不过世间买卖,价高者得,有好几位客官想要,杀价杀到了现在,一直没有敲定。这位客官您要是想买的话,最好不低于二百五十两银子。不过算上买完的税钱,置地手续各级官员的孝敬,还有......”明朝的房价其实不高,二百两纹银换算成人民币大概也就十二三万左右。可这十二三万只是买房子的钱,不花钱多跟官吏打打关系,到时候苛捐杂税这些那些一定让你麻烦多多。墨惭也不听这么多门道了,直接说道:
“打住打住!你就直接说,多少钱可以办下来。”杨十二立马住嘴,像背草稿一样把实际价格说了出来。
“客官您既然有大气魄,那十二也不在您跟前算这些芝麻烂皮的小账了。三百两纹银,我们风来顺保证给您办的妥妥当当,您只需要跟房主画押过户,就可以直接入住。剩下的所有杂事,我们风来顺一手包办!”
墨惭听他说完,直接从怀里拿出了一张三百两的银票,这种现通票是几家钱庄共同签发,随时随地想取就取,墨惭当时在杏山驿这种银票拿(偷)了好几张,拿出来时屌丝本性的他还是心疼了一秒。不过就像后世一些花大钱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一样,有些钱是不能省的,直接拍到桌子上,说道:
“钱就在这里,我就一个问题,这事儿多长时间能办好?”
杨十二看着桌子上的三百两银票眼角隐隐的抖了一下,三百两银票他不是没见过。这么爽快就扔桌子上的,一种是脑筋缺弦,一种是财大气粗。杨十二更倾向于后者,他也知道这种客官喜欢的就是干净利落。自己要是把这条大鱼拴住,以后肯定就是一位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