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住的刘振锁看着元烈帝这般被曹魏这奸人羞辱,红了眼眶,“皇上……”
宁寿宫里,太后端坐在正位上,面上看来神色如常,只有在她身边伺候多年的秋嬷嬷了解她此时的心情,能看到她藏在宽大袖口里的手正在发抖。
“太后娘娘。”海公公小心的喊道。
外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太后娘娘却什么都不管,也没有去帮着点皇上,虽然还没人闯到宁寿宫里来,可是皇上这次失败,恐怕就……
海公公不敢往深处想。
太后握住了秋嬷嬷的手,稳了稳神,“秋嬷嬷,哀家手里还有些什么筹码?”
“太后娘娘现在就只有江家了。”秋嬷嬷沉痛道。
“就只能牺牲江家了。”太后抓着秋嬷嬷的手在用力颤抖,但她眼神始终坚定,毫无泪光,甚至带着些冰冷。
秋嬷嬷已经动容得满眼含泪,
劝阻道,“娘娘,江家可是您的娘家啊!是您的亲人!”
“可另一边的是哀家的儿子!元凌国的天子!哀家得救他,他闯了祸,哀家得去给他收拾!”太后沉痛愤然道。
此刻,最为痛苦的人就是她,可皇宫里每一步都残酷,都是血和泪。
她这一生,已经尝过太多。
她的丈夫死了。
大儿子死了。
还剩下的这个儿子,也快要死了……
从元烈帝开始筹谋除掉曹魏之时,她就知道不会成功,她跟曹魏之前相互扶持,走到了今天的地位,她自然比任何人都了解曹魏。
曹魏小心谨慎,一点点的问题都会深思,他活得小心翼翼,尤其怕死。
可是,皇上劝不住,她只能让皇上去做这件事,让他得到血泪的教训,才会反省自己犯了多大的错,以后才不会冲动。
太后才走出宁寿宫,就有太监拿着一道圣旨过来,扔给太后,太监趾高气扬,丝毫不将太后放在眼里,“太后娘娘,皇上圣旨,江家意图谋反,皇上念在太后娘娘的面子上,免江家满门死罪,江家所有人流放三千里。”
太监说完,就走了。
太后倒是松了口气,没有要江家满门的性命,看来,她这个儿子还是有些谋略,并非是冲动行事。虽然这次杀曹魏失败,但是好像结局并没有她想的那般糟糕。
曹魏整顿好皇宫中的一切之后,就匆匆去景王府里找了北奕辰,将元烈帝留了一份要传位给荣西王的传位诏书一事告知他。
“最紧要的是,得赶紧找到那份诏书毁掉,免得哪一日皇上真的没撑住,殡天了,让荣西王捡了便宜!”
北奕辰气恼不已,今日,差一点点,他就能成为天子了,没想到元烈帝居然还留了这一手。
“诏书的事,绝对不能让荣西王知道。”北奕辰叮嘱道。
曹魏道,“殿下放心,今日听到了这话的人,除了奴才那三个义子,其余的人都已经让奴才灭了口。奴才了解皇上,他更不会让荣西王知道诏书的事,不然,他可活不了了,荣西王必定会杀他!”
曹二兴看义父去景王府里找景王了,宫中的事物都处理了,他趁着夜色茫茫,也出了宫。
只不过,他出宫后去的方向,是荣西王府。
他自小就是在曹魏身边长大,虽然管曹魏叫一声义父,可是曹魏是个笑面虎,表面对他们这几个义子关爱有加,实际上一不如意就对他们打骂,他们不过是曹魏养在身边的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曹魏教给他们的话。
现在,有个能一步登天的机会就摆在他的面前。如果他现在去投靠荣西王,告诉荣西王这个消息,再帮着荣西王弄死元烈帝,那么,他在荣西王面前就是第一功臣,等荣西王登基了,那这宦党势力自然就归他所有。
荣西王早已经知道了宫里发生了大乱
,他在宫外等着尘埃落定呢。
管家就来禀报,“王爷,小曹公公求见。”
“请他进来。”荣西王虽然纳闷他跟曹魏不是一条道上的,曹魏的义子来找他干什么?不过,他还是让人将曹二兴给请了进来。
曹二兴一进来,便就朝荣西王行了大礼,“奴才来给王爷您道喜了!”
荣西王一双绿豆眼睛闪着精光,嘴角却是一抹自嘲,“本王何喜之有?”
曹二兴却是神色庄重,叩头伏首,行的是君臣之礼,“奴才见过新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喲,小曹公公,这话可不能乱说!”荣西王虽然心里喜,脸上却满是慌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