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尽欢思来想去,还是进了宫,找了太后娘娘。
“曹魏公公对太后娘娘忠心耿耿,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扶持您,不如,太后娘娘为他的义女杜司仪赐一桩好婚事?”
太后听南尽欢突然提起杜漪澜,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点头赞赏,“杜漪澜容貌出色,又是个可心的人儿,若不是皇上的身子不好,哀家早就让皇上册封她当嫔妃了。看她如今的年纪,也是该许人家了。曹魏的恩宠已经到了顶,给他的义女许门婚事,也好。”
太后思忖后,觉得这个主意的确不错。
“秋嬷嬷,海公公,你们来想想,现在上京城里的男儿里,能匹配得上杜漪澜的人有哪些?”太后向一旁的秋嬷嬷和海公公问道。
秋嬷嬷说道,“好些郡王府的公子们都还没有婚配,公爵、伯爵府里,也有不少公子没有婚配的。”
海公公想了想,“这榜的状元和好些进士也都没有成婚,或许杜司仪会更喜欢那些有才学的男子。”
太后点着头,觉得不错。
太后这让人去一张罗,没两天,就选了几个很不错的人选。
她派人召了杜漪澜和曹魏过来询问,既然赐婚是为了给恩赏,总也得问问杜漪澜和曹魏的意思,免得她一番好心,办了坏事。
“哀家做主,想给漪澜寻门婚事,挑了几个人选,都是家世好,又有才学的。你们看看,可觉得满意。”
太后刚一说完,曹魏就立马感恩的跪下来谢恩,“太后娘娘如此心疼恩赏,奴才和漪澜只有千恩万谢,哪里还敢挑什么。太后娘娘选的人,自然是千好万好的。”
杜漪澜虽然心里慌张,但的也是笑着跪下谢恩。
“既然你们倆都满意,哀家也不马上赐婚,漪澜
是个优秀的好姑娘,是该好好挑选挑选,这些人,漪澜先去了解了解,查查他们的底细,过些日子,哀家就让皇上赐婚。”
杜漪澜和曹魏千恩万谢,出了宁寿宫后,到了无人的地方,她就向曹魏恳求道,“义父,您可要帮帮我,女儿只想嫁给厉王殿下。”
“可是太后娘娘要下旨赐婚,断不可能同意让你嫁给厉王!厉王虽说权势不如其他王爷,可他却是太后娘娘的小叔子,跟太后娘娘是平辈,你若是成了厉王妃,那太后娘娘岂不是要比我低一辈了?”曹魏解释道。
他原来是打的主意,义女若是能够成为厉王妃,那他又支持着景王,到时候不管是景王登基,还是厉王登基,他的地位都不会有影响。皇权这场战役里,他的赢面会大许多。
可现在,太后要赐婚,他又能怎么办?
“义父,女儿发誓这辈子除了厉王殿下,谁都不嫁。”杜漪澜神态坚定道。
曹魏一看杜漪澜,倒也有些心疼,他虽有三个义子,却只收了杜漪澜这一个义女,对杜漪澜也是真的疼爱,“好了,你就先别急了,到时候,你若是不喜欢那些人,太后娘娘也不会强行逼着你嫁的。总归,不能拂了太后娘娘的面子。”
“那义父替女儿想个办法。”杜漪澜恳求道。
曹魏抬头看着天空,叹了口气,他纵横皇宫这么些年,伺候过的帝王也有好几位,什么事没经历过,这点小时,对于他来说,真不算什么。
“我已经有对策了,你就安心,一定要表现出很配合太后娘娘的意思,积极跟太后娘娘选定的人相处。”曹魏交代道。
“多谢义父。”杜漪澜转忧为喜,赶紧擦掉脸上的眼泪。
北寒川去了榆阳已经有五日了,也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南尽欢联系在榆阳的南家产业,只可惜南家不插手盐行,对于盐商的消息甚难打听到,
如今已经是四月多,今年的雨水很好,也无任何灾难,庄稼长得好,看着又是个丰收年。去年因为南尽欢哄抬米价,将粮米行搅和得乱糟糟,不少粮商高价囤积了不少粮食,现在眼看就快要到收庄稼的时节,他们手里却还有这么多的余粮存着,若不尽快将存粮抛售出去换成银子,就得错过今年粮米生意,最后,大多人咬咬牙,将去年高价买回来的粮米全都低价卖出,准备银子,去收购今年的新米。
这个时候还在大量收购粮米的,也就只有南家米庄。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南家米庄就收购到了三百万石的大米,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涨。
南尽欢去青禾茶庄,正好撞见蓝大掌柜兴高采烈的吩咐着茶楼的伙计将几坛子的酒往茶楼里搬去,便停下问了一句,“蓝大掌柜这是搬的酒?”眼神疑惑的落在后面的蓝大掌柜身上。
蓝大掌柜都这么大年纪了,搬这
么多的酒喝不太好吧?况且,茶楼里放酒,也不好。所以有些疑惑。
蓝大掌柜过来跟南尽欢回道,“这是我认识的一个后生酿的酒,他酿的酒真是天下一绝,我先前赞助了他一些银子做生意,他感激我,便送了我一些酿的酒,我自己不喝,拿去送礼也好,我正想着给南府也送去一些呢。”
南尽欢“哦”了一声,便也不再多问。
蓝大掌柜却是停下来继续跟她说,“他还有一事想求我帮个忙,咱们米庄不是收了不少陈米吗?他想从咱们米庄买米酿酒,只是他银子不够,想先赊着,等酿的酒卖出去赚了钱,再还银子给我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