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插曲绝非闲笔,朝局的混乱,直接影响平叛的进度。唐廷因永王李璘和宰相的内斗,导致江南财政税赋不能及时抵达凤翔郡,影响平叛的进度。
反观叛军因安禄山对史思明的忌惮,造成安守忠兵马不足,不能再对凤翔郡构成威胁。使唐廷好整以暇,等到安西和河西精兵抵达,能够一举收复西京长安城。
可怜高层的内斗,却波及杜甫。让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无意中卷进这场风波里,被粗暴的定了房琯的罪名。
杨铣因军务缠身,无暇营救杜甫。但是他在给李泌的信中,请求李泌无能如何都要救出杜甫,不然就跟他没完。
李泌接到信后,立刻入禁内觐见肃宗。
肃宗问李泌为何事来。
李泌答道:“臣为房琯之事而来。”
肃宗对房琯很厌恶,冷声道:“房琯欺君在前,又打了败仗,先生为他求情莫不是收了他的贿赂。”
李泌坦然道:“臣连陛下的钱财都不肯要,岂会要房琯的钱财。臣只是以天下之事,才会为房琯求情。”
肃宗道:“请讲,朕洗耳静听。”
李泌道:“房琯虽无宰相之才,但名声重于天下。陛下杀此人容易,却难掩悠悠众口。目下大势混乱,人心惶惶。陛下不能为了房琯一时的过错,而妄杀宰相,这是在给叛军煽风点火的口实。”
肃宗幡然醒悟,谢道:“若无先生之言,朕几乎要犯错了。”于是下敕令赦免房琯的罪行,官复原职。
房琯的事情没了,像杜甫这样的小官自然无事。杜甫被放出来,官复原职。
提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件事。就是太上皇在成都府的时候,曾经和给事中裴士淹论相。
当太上皇知道肃宗以房琯为相时,便道:“房琯并非宰相之才,用他平定叛乱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姚崇还在,这场战乱早就平定。”
裴士淹问与姚崇齐名的宋璟。
太上皇回道:“宋璟则是一个沽名卖直的人。”
两人就宰相一一评头论足,直到李林甫。
太上皇道:“李林甫嫉贤妒能,无人能比。”
裴士淹趁机道:“太上皇既然知道李林甫如此不堪,为何要让李林甫担任这么长时间的宰相呢?”
太上皇默然不答。
一朝一国宰相的职位,由此可知多么的重要。肃宗手下没有称职的宰相,不是房琯这样的虚夸之徒,就是崔圆这样的走狗。能短时间平定叛军,反而稀奇得很。不过肃宗后来还干出一件事,更加延缓了安史之乱的平定。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杨铣接到李泌的书信,得知杜甫安全无事,心里大大的宽慰许多。又请李泌代为关照杜甫,虽然知道杜甫是硬骨头,绝对不会接受李泌的好意
。
回纥援军终于抵达朔方大本营灵武,叶护太子亲自率领回纥七千骑兵前来支援。一同到来还有回纥公主述律绰及其陪嫁礼品。【…#.. …~免费阅读】
回纥的陪嫁真实在,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牛羊和最珍贵的一千匹战马。杨铣望着这些陪嫁哭笑不得,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仆固敏在一旁问道:“今天是将军的大好日子,怎么只盯着战马在看。人应该比战马好看吧。”
杨铣道:“我有点不适应。感觉自己仿佛像提线木偶,稀里糊涂的就被陛下和葛勒可汗当成筹码。他们都高兴了,而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仆固敏笑道:“当然是该高兴。将军得到佳人,朝廷得到回纥的援军,真是皆大欢喜。”
杨铣低着头挥舞马鞭,沉默不语。此刻心里甚是纠结,生怕说多了别人认为你矫情,有这样好的美事,还在磨叽。
仆固敏笑道:“将军该不是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吧?”
“没有。”杨铣急忙否认。
“世间之事各有各的圆法,各有各的命运。谁羡慕都没有用,将军不应该拘泥于世人的见识里,否则寸步难行。将军还是早些回去,莫让公主久等。男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担当,逆来顺受。”仆固敏说完,嘴角微微露出笑容。
杨铣听了,叹息一声翻身上马策马离开。
仆固敏望着杨铣远去的背影,笑容带有几分忧伤。
杨铣回到灵武城内,郭子仪专门给他和述律绰准备的婚房。刚走到屋外就听到里面传来咀嚼声,推门一看,述律绰竟然自己掀了帷帽,抓着供桌上的水果吃了起来。
述律绰看到杨铣来了,不仅不停止还给杨铣递水果。
杨铣摇头表示不要,坐到述律绰所在桌案的另一侧。
述律绰歪着头看着正目视前方的杨铣,笑道:“将军竟然像个女孩子一般腼腆,你一直没吃东西难道就不饿。”
杨铣笑道:“我早上吃得很饱,所以不饿。”
述律绰便不再问话,径自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将桌上的果脯和水果都吃了个干净,还觉得有些饿。
杨铣苦笑着不敢作声,不得不佩服述律绰的胃口真是出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