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无垢问道:“殿下,妾身绣给殿下的香囊呢?”
李俶摸了下怀里的香囊,存了逗独孤无垢的心思,笑道:“当时崔妃气势汹汹的过来,我慌了手脚就给送人啦。送给谁,我给忘了。”说着话,装出一副深思状。
独孤无垢听了,顿时眼泪汪汪,不敢冲李俶大声嚷嚷,只哽咽道:“殿下欺负人!”说完,直奔睡房就去了。
李俶本来只想逗一逗独孤无垢,没想到她竟然当真,立时慌了手脚,忙追了上去。等到了睡房,见独孤无垢独坐床头流泪,心里立时如刀绞一般。
崔妃无能如何哭,李俶都不曾放在心上。只要见到独孤无垢流泪,立时心里软得跟什么似的。忙替独孤无垢拭泪,并道:“你别哭,其实我说了假话。”
独孤无垢听了,扭头看向李俶。眼泪汪在眼眶里,况又是灯下,平添许多楚楚可怜,惹人怜爱。
李俶一时呆了,片刻后,从怀里掏出香囊,将带有他体温的香囊放在独孤无垢的手心。并道:“当时我怕崔妃看见会引她嫉妒,怕她对你不利,故而藏在怀里。方才只想逗你,谁想你竟然当真。”
独孤无垢握紧尚有余温的香囊,喃喃道:“郡王说的每个字,妾身都深信不疑。”
李俶再也无法忽视自己的感情,将独孤无垢揽入怀中。
一切似乎又风平浪静,然而暗里波涛汹涌。
杨国忠隐藏了他的爪牙,暂时没有对杨铣再出手。就像寒冬腊月藏在洞里的毒蛇,不是它不毒了,而是在耐心等待机会。
杨铣对此心知肚明,开始闭门谢客。除了例行执勤,其他时间都安心待在家里不出去,也不与其他官员往来。同时严令府中上下一干人等,倘若有背着主子仗势欺人,一律严惩不贷。
转眼到了六月,正值盛夏使节,一队人马离开了长安。
杨铣这种闭门不出的人,专门为他们送行。
这队人马就是遣唐使,他们要从扬州乘船回日本。杨铣的好友晁衡,日本名阿倍仲麻吕,也将随行回阔别多年的故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晁衡当众念诵这首由礼部郎中王维所作的诗。
王维听说晁衡即将归国,也来相送,并且作了这首诗赠送给晁衡。
晁衡念完,泣道:“王摩诘临别所赠的诗,某谨记在心。回故国后,定然日日向西方祈祷,祝愿在大唐的友人们健康长寿。”
杨铣心里唏嘘,拱手作揖道:“时间不早了,还请上路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相见,共同举杯相庆。”
晁衡向送别的友人们深深作揖,转身翻身上马。
吉备真备也拱手作别。
在长安的数月里,吉备真备见识到了大唐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归国获得皇帝的恩准,带走了大量的汉家典籍。同时在长安的时候,杨铣同吉备真备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两人未来还会机会见面,只是又是另外一个场景。
这里有句题外话,这支遣唐使从扬州出发时带走了一位高僧,鉴真。这位佛法高深的高僧,一直渴望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他和前辈大唐玄娤大师,一东一西行是大唐历史上名声赫赫的高僧。
他们代表了大唐的国风,开放、兼容并包的国风。一个国家的强大,一定是开放的。强汉盛唐隆宋,岂是轻易得到。
当然这只是题外话,暂且打住。
且说杨铣又见朋友离开,心中郁闷,但害怕自己闯祸,最终没有选择去长安西市转一转。拜别王维后,径自回府。
在回去的路上,只见一队人马从身边掠过。这支军队个个眼神锐利,一身墨色玄甲,腰悬短马刀,马背右侧挂弓囊、插着百石强弓、羽箭数支。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支部队为首者竟是个少女,似乎尚未到将笄之年。却一身光明铠,头戴着紫金冠。腰间挂着
唐刀,扬鞭拍马疾行。
两人匆匆照过一面,杨铣还注意到少女眼神中流露出强悍的锐利眼神,但与一般的锐气逼人不同,她的眼神给人一种沉稳的锐利。拥有这种眼神的人,一定不是耍酷,而是久在军队才有的特有眼神。
少女瞥了眼杨铣后,对杨铣的坐骑似乎兴趣更大,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这支军队如风一般从杨铣身边掠过,最后面的人手里提着野味,片刻便不见人影。
“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敢在长安城里纵马驰骋?”杨铣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回到自己的府上,不在话下。
且说少女带着这队人马,来到了安邑坊仆固府前,翻身下马,将马的缰绳扔给随从,大大咧咧的入内。
此女是何人呢?下回分解。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