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大朝会,最重要的一环是各附属国、番邦国及羁縻(mi)州的朝贡。这是最能显示大唐威震四方,万邦来朝的恢弘气势。
杨铣细心的发现有几个很重要的小国没有来。其中就包括南诏国。南诏不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南诏和大唐已经对立了。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叫张虔陀,云南太守。这个人还是杨国忠的亲信。大唐注重边功,有些战争是必须的,比如杨铣参与的数次对付吐蕃的战役。而有些是完全没必要,比如安禄山坑杀契丹、奚族酋长。
杨国忠自任剑南节度使以来,一心想立功。剑南在今天的四川,它的西面是吐蕃,南面是南诏国。吐蕃是打不过的,那么只能打南诏国。但南诏国臣服于大唐,不能轻易攻打。杨国忠就让张虔陀经常性指责阁罗凤,还想立阁罗凤的弟弟诚节为南诏王。
这种没事找事儿的做法,终于彻底的激怒了阁罗凤。去年十月,阁罗凤围攻张虔陀,杀之。并且攻陷了大唐在南诏边陲的三十二个羁縻州。
这种情况下,南诏会来朝贡才是见鬼呢。杨国忠还隐瞒了事实,只说是南诏王无礼在前。皇帝信以为真,还准备在今年出兵征讨阁罗凤。
南诏国不来,尚在情理之中。但作为杨铣亲家的石国,居然也没有派使臣前来,就说不过去了。
杨铣闷在心里,等元日大朝会结束后,再设法了解。
然而好不容易熬完元日大朝会,又要接着熬宴会。皇帝在麟德殿设宴,款待外使。文武群臣有一定品秩需要作陪,杨铣无巧不巧的刚好够品秩。于是又跟着熬宴会。
那时的宴会,可不比现在的宴会。大唐的宴会,始终透露着等级森严和尊卑有序。皇帝鼓掌你得跟着鼓掌,皇帝说话你得放下筷子。歌舞表演时,都看得起劲的时候,你得跟着认真看。又是冬天,菜很快就凉了。
皇帝的菜凉了,自然有人上热的。杨铣等百官菜凉了,就凉了。皇帝吃一口的时候,说味道很好。你也得跟着意思一下,冰冷的菜嚼在嘴里,真娘的不是滋味儿。明明吃得味道不对,还要大声称赞。
一套溜须拍马的功夫,个个练的是炉火纯青,其中也包括杨铣。
杨铣好不容易熬完了宴会想走,走不了。被皇帝特意留了下来,看洗三儿。
“没听说陛下得子或者得女啊?”
杨铣心里正琢磨着怎么回事,却见宫内太监用彩轿抬着用被子裹紧的安禄山在宫里行走。一边走还一边喊“禄儿、禄儿”。
杨铣惊得下巴都快掉在地上。
只见安禄山不以为然,还嬉笑。当彩轿从杨铣身边抬过去的时候,两人眼神交汇。杨铣眼神里透露出一股悲凉,而安禄山眼
神里无意中流露出悲伤。两人眼神交汇只是一瞬间而已,转眼间彩轿抬到御前。【… ¥!免费阅读】
安禄山从彩轿里出来,跪在皇帝和杨贵妃面前,口口声声喊着谢过母亲。
皇帝笑着赐安禄山很多礼物。
杨铣看到这一幕,心里愤恨不已。杨铣却不是圣母,经常杀伐决断,毫不犹豫。但是尽管眼前之人未来是大反贼,但杨铣却心有怜悯。在杨铣看来,身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居然被人当玩物一样,肆意戏弄,真不是东西。
但另一面,也说明安禄山忍功超群。杨铣不得不承认,实在是找不到安禄山的破绽。就算找到,以皇帝的喜爱程度,安禄山也不会怎么样。
“自己难道真的无法阻止安史之乱吗?”杨铣不由得在心里发出一声哀叹,“有这样的皇帝和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大臣,就算是没有安禄山,还会有哥舒禄山。”
这场闹剧,一直到下午才结束。
杨铣心里实在是高兴不起来,等洗三结束就立刻离开了大明宫。这个看上去金碧辉煌的殿宇,充满了令人讨厌的感觉。
回到家后,杨铣先是去看过卧病在床的父亲,再去见过母亲。最后才回到西院,到了正屋后,嚷着吃饭。
一家四人围着餐桌,杨铣接过李柔芸递来的碗,猛地扒饭。杨铣一天没吃东西,早饿得两眼发昏。
酒足饭饱后,晚膳撤去。
杨铣问道:“三娘子的故国使者,这回竟然没来朝贡。三娘子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金丝凯丽闻言一惊,忙道:“妾身不知。照理说,妾身的父亲和兄长往年都会派使者前来,今年应该不会例外。难道……”
金丝凯丽捂着胸口,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霍小湘忙安慰道:“妹妹不要多想,或许是大雪的缘故,导致朝贡队伍不能按时抵达长安城呢。”
李柔芸也安慰道:“姐姐的话有道理。从石国到此何止千里,延误日期是常有的事情。”
金丝凯丽这才心里好受些。
此时,兴儿来报说安禄山府上的安庆绪携重礼,拜见杨铣,人在府门口。
杨铣想起早上的事情,没想到安禄山这么快就兑现承诺。立刻起身,让兴儿在前带路,自己亲自到府门前迎接安庆绪。
安庆绪只比杨铣大一岁,已经是鸿胪卿兼广阳太守,充任都知兵马使。掌管藩镇军镇大权,是储帅,也就是未来有可能接替节度使职务的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杨铣后来担任朔方兵马使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九岁。现在安庆绪才二十五岁,真是年轻。
两人叙礼后,到前厅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