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如此费时费力,就为了取下小小的王城。如果真是如此,他就不是高仙芝了。
他是在等吐蕃援军,围点打援。一面制作攻城器械给羯师国看,让他有时间通风报信
。一面让杨铣和李嗣业埋伏在从大勃律到羯师国的必经之路。任由羯师国使者去向吐蕃求救,只盯着吐蕃军是否到来。
时值二月天,吐蕃大军很有可能到来。
然而等了半个月,也不见吐蕃大军的影子。后来据细作来报,说吐蕃赞普拒绝了羯师国的求救,不派大军了。
高仙芝得到这个消息,就不再浪费表情。传令诸将,明日一早四面攻城,务必在中午前夺下王城。
在将领的部署上,杨铣跟随李嗣业攻打王城东面。
当晚士兵饱食一顿休息,次日三更起床,生火做饭,五更集结。
破晓时分,大军开始攻城。
杨铣和李嗣业立于将旗之下,指挥麾下士兵,开始攻城。
“攻!”
唐军兵士除了最前沿的刀盾兵,其余士兵都张弓搭箭,面准王城。
“放!”
唐军万余同时放箭,真是箭如雨下,压得羯师国士兵抬不起头,只躲在城墙里的女墙后面不敢抬头。
“登!”
眼看羯师国招架不住,唐军立刻以刀盾兵为前阵迅速接近外围城墙。并用冲车,冲城。与此同时,云梯随即跟上。四面架设,很快就完成登城。
套用一句俗话: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另一句俗话更有趣:对于羯师国败退这么快,唐军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唐军活捉羯师王勃特没,其王兄素迦降唐。
唐军军令如山,严禁伤害羯师国百姓。并出榜安抚百姓。
接着高仙芝以安西四镇节度使的身份,命素迦暂代羯师王,等候朝廷的正式册封。
三月中旬,唐军凯旋而归。
不出意外,杨铣发现回去的时候,高仙芝的中军又多了几匹马,可谓满载而归。
“这人也太贪了吧。”杨铣在心里嘀咕道。
杨铣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大军三月中旬归来,到六月初抵达疏勒镇。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自称是石国来的使者,恭迎高仙芝率领的凯旋而归的唐军。
高仙芝很是高兴,于是摆开阵势请使者检校三军。谁知使者一路,昂着头走路,完全不把唐军放在眼里。
当到了陌刀营时,高仙芝乐呵呵的介绍道:“此乃本节度最引以为豪的前军陌刀营,进攻时如墙一般进攻,无不克敌。”
使者傲慢道:“如此羸弱之兵,在我骑兵面前,不堪一击耳。”
高仙芝一路忍了很久,此时勃然大怒,呵斥道:“尊使如此目中无人,是想拭我鞘中宝剑是否锋利!”
说完,拔出宝剑就冲向石国使者。
幸亏他手下亲兵拦得快,没让高仙芝伤到使者。
杨铣和李嗣业也慌忙下马,李嗣业紧紧抱住高仙芝,杨铣夺过高仙芝手中的宝剑。
高仙芝喝
道:“汝自回去告诉汝王,石国如此无礼,等着唐军的讨伐吧。”
石国使者听罢,拂袖而去。
杨铣一看,怎么来的不像是使者,像个大爷。而且石国是小国,怎么会无缘无故挑衅大国呢?正疑惑之际,回头看见岑参铁青的脸色,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杨将军,本节度欲上表讨伐石国,不知将军可否附议。”高仙芝突然冷静下来,对杨铣提出要求。
所谓附议,就是上表的时候,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我也是同意表文里的内容。
杨铣可不傻。刚才看出岑参脸色不对,知道这里面事情不对,不能轻易掺和进去。于是道:“下官只是奉命随军,不敢做越俎代庖之事,还是高节度自行上表。”
高仙芝隐隐有些失望,但没有表现出来,只得拱手离开。
那么其中到底有何猫腻呢?请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