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儿志在四方,二郎一身本事当效命疆场,勿以妾身为念。”
“话是这么说,但……”杨铣指了指自己的心,只说一个字:“难!”
霍小湘不再多言,心里同样怀揣着矛盾的心里。
小鹃拿来醒酒石和醒酒汤,杨铣渐渐的解了点酒。
这时,又有宫里来报。命杨铣于明日午时,着朝服入宫见驾,在紫宸殿商议军情要事,不得有误。
杨铣酒醉瞬间醒了,心道:“难道陛下又要我随军出征吗?”
惊恐之余,回头望霍小湘。
霍小湘回给杨铣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她的心目中,征讨四方才是杨铣的宿命,怎么可以为了儿女情长,而放弃这种宿命。
杨铣读懂霍小湘的眼神,认真且严肃的点头。
次日三月十一日,杨铣早上去左龙武军报到,告诉判官陛下的旨意。然后回府,穿戴朝服,拿入宫的腰牌和象牙笏。
着装完毕,杨铣即起程骑马前往大明宫前等候召见。
这次商议军情的地方是紫宸殿,相比宣政殿,在紫宸殿议事气氛很活泼。但杨铣却认为,议论的绝对不是简单的事,一定是争议很大的事。
上次征讨小勃律,陛下是在宣政殿见他和高仙芝、李嗣业。气氛严肃,是因为基本没有可以商讨的地方。
现在需要在紫宸殿商讨,那么表示问题一定争议性很大。
等到了大明宫丹凤门,看到熟人都在。可把杨铣高兴坏了,翻身下马窜到他们的面前。
一一见礼,互相问候。
唯独到哥舒翰的时候,杨铣只略拱手意思一下。哥舒翰同样如此,也是对杨铣拱手意思一下。
两人时隔这么久,还是不能和平共处。
“鸿胪卿,河西、陇右节度使,权朔方、河东节度使,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金紫光禄大夫,清源县公,王忠嗣!”
“到。”
点卯官念完,王忠嗣应了声上前。双臂侧平举,让士兵检查。
检查没有问题,王忠嗣阔步入内。
杨铣羡慕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像王公一样,就爽了。”
诸将过检查入内后,在宦官的带路下,又过一关检查,一直到紫宸殿前,再过最后一次检查。
众人入内。
每个人都有可以坐的座垫,杨铣在略靠后的位置站立。
诸将等候陛下到来。
一会儿后,随着高力士清亮的嗓音传来,诸将齐齐的跪拜,“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李隆基端坐在上位,面朝着诸将,道:“众位卿家,请起。”
诸将这才起身,然后盘膝而坐,坐在座垫上。
“众卿,我请你们星夜兼程到长安来,只为一件事。想听听众卿对此事的看法,畅所欲言。”李隆基顿了顿,继续说道:“攻打石堡城,不知众卿有何想法?”
“陛下,臣以为正是攻打石堡城的良机。”说话之人,是新任的朔方副节度董延光。他是去年七月,出任朔方副节度使。到任后,曾几次上书劝皇帝准许他攻打石堡城。
董延光继续道:“陛下,前有王公于青海、积石山大破吐蕃,后有高节度夺小勃律国。吐蕃元气大伤,正是夺取石堡城的最佳时机。”
李隆基点头。
“陛下,臣以为不可。”王忠嗣正坐慨然道,“吐蕃必举国守石堡城,若我军举兵攻城,损兵折将数万,才能成功。臣以为当徐图良策,再夺之。”
李隆基明显不悦。
董延光辩道:“若石堡城夺下,则吐蕃无东征之跳板。纵损兵数万,也应得到才是。”
王忠嗣不以为然,道:“大唐已经四面包围吐蕃,致使吐蕃无力东征。区区石堡城,根本不构成对我之威胁。何
必取之!”
“众卿以为如何?”李隆基扫视其余将领。
“臣以为王公之言善!”哥舒翰最先表态。
其他将领跟着表态都赞成王忠嗣的话,只有杨铣没说话。
不是他贪生怕死,不敢支持王忠嗣。而是看出皇帝的脸色,就算说破天,也要攻打石堡城,根本劝不住。
果然,李隆基起身喝道:“汝等真迂腐之论也。董延光,朕命你为行营节度使,带领朔方军攻打石堡城,王忠嗣为后应。就到这儿吧。”
“陛下!”
王忠嗣还想再劝谏,李隆基已经拂袖而去。
杨铣发现自己当了回NPC,根本插不上话。就是不明白,皇帝为何让他入宫商议军情。
其实皇帝是在借机试探杨铣和王忠嗣以及麾下诸将的关系,刚才杨铣没有开口,让皇帝误以为杨铣和他们关系不过尔尔。
这个误会,对杨铣来说影响深远。
只是杨铣当时不知道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