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湘忙道:“不委屈,不委屈。”
婆婆在得知儿子即将返回长安的消息后,突然找到霍小湘谈心。霍小湘自知绝不是一般闲聊,其中必大有深意。
于是直言道:“婆婆有话请直言,媳妇儿听着就是了。”
郑珺见霍小湘都这样说了,也不再绕圈子,直言道:“我想请贵妃娘娘代为求陛下,以宗室女或者是仕宦书香门第的大家小姐许配给二郎。”
霍小湘身子一歪,极力保持仪容。
片刻后,霍小湘哽咽道:“一切听凭婆婆处置,儿媳无不依从。”
郑珺笑道:“好、好、好。
”
为儿子娶妻这件事本不需要问霍小湘,但她毕竟为杨家生育子嗣,还是象征性的问一下。如果同意,甚好。如果不同意,就做一做安抚工作。
次日一早,郑珺着盛装前往贵妃居住的兴庆宫。
霍小湘在在家屋前,望着婆婆出门的残影,暗自垂泪。
小鹃鸣不平道:“娘子刚为杨家开枝散叶,他们就忘恩负义,竟然想着为郎君张罗娶妻之事。”
霍小湘急忙回头捂住小鹃的嘴,不让她乱说。
“这些事情,岂是你一个小丫头能多嘴。”霍小湘轻声责备道,“二郎已经到了弱冠之年,按理是应该为他娶妻了。我有昭儿为伴,于心足矣。”
言讫,转身回屋。
小鹃气得直跺脚,无奈身份卑微,只能干着急而已。
郑珺事情想得很美,先说服了夫婿杨玄璬,接着做通了霍小湘的工作,接下来只要贵妃娘娘首肯,就水到渠成。至于杨铣的想法,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贵妃杨玉环却不这么看。
她问道:“三婶有没有征求过二郎的意见?”
郑珺一怔,旋即答道:“二郎自然是以父母之命是从。”
杨玉环摇头道:“三婶最好还是等二郎回来,亲自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再谈婚嫁之事。”
郑珺奇道:“从来都是儿女唯父母之命是从,难道他还敢反对不成?”
杨玉环笑而不答。
两人又在园里走了一段路。
郑珺恳求道:“请贵妃娘娘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让二郎早些娶妻。”
杨玉环反问道:“莫非三婶有合适的人选?”
郑珺犹豫了一下道:“我在博陵崔氏有一门远亲,最近调到长安任职,他家有一女名唤崔莹儿。生得貌美如,品性温良贤淑,堪配二郎。”
杨玉环听罢,心头一紧。心想原来三婶一直想让二郎娶同出于五姓七望的世家之女为妻。以二郎的心性,三婶想法恐怕要落空。千万不能让三婶误认为是我从中作梗。
遂应允道:“这事儿我记下了,三婶且回去静候佳音。”
郑珺连声道谢,心满意足的去了。
杨家一家人盼着杨铣早些回来,然而一直到十二月,也没听到消息。派人一打听才知道,杨铣根本没动身。
这是为何呢?
原来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不忿高仙芝越权上奏,不让杨铣押解俘虏出发。当然人家也不是傻子,敢随便不让杨铣带俘虏去长安报捷。夫蒙灵察给出一条理由是,陛下新的旨意尚未下达,不能放行。
于是只能等待,一等就是十二月了。
望着漫天大雪,杨铣是思乡深切。想着再过一段时间,又到了除夕过年。按时间计算,过年是赶不上了,不由得心慌。
一日
,又到龟兹城楼向东远眺,看使节是否到来。远远瞅见一队人马正朝着这边奔来。
杨铣心想大军正在休整,应该不会有大批骑兵出现。于是误以为是朝廷使者到了,兴奋的跑下城楼。
走近一瞧,却是高仙芝乳母之子郑德诠,骑马带人来到。
杨铣见来人毕竟是高仙芝的人,拱手见礼。
谁知郑德诠不仅不下马还礼,反而坐在马上讥讽道:“听闻杨都尉时常登高向东眺望,怕不是想家了吧。哦我懂了,你是想家里的妻妾了。古有望夫石,今有思妻石。妙哉,妙哉。”
说完,大笑着拍马而去。
杨铣本来误认使者心里就有气,郑德诠又傲慢无礼更是气上加气,又出言嘲讽,气得直跺脚。心道:“郑德诠你个狗东西,别让我逮到机会,看我不好好的收拾你。”
杨铣在心里骂完,接下来是不是真的收拾郑德诠呢?身为郑德诠乳兄弟的高仙芝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