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才情胜臣百倍,只是还未想通而已,臣当尽力劝他。”李斯忙道。
回到驿馆,李斯向韩非抱怨此事:“师兄明知此事不可为,何必如此招惹大王。”
韩非叹道:“身为韩室公子,虽不被见用,但一尽人事,终为本分。此为其一。”却再未言“其二”。
李斯求教,韩非笑笑,并未开口,只于心中说道:“师弟啊,你过几日就会明白的。”
“对了,师……师弟,我近日想到一个问题。”韩非突然说道。
“师兄想到的,必是高见。”李斯期待地看着韩非。
韩非道:“我每日思法、术、势之结合,总觉得遗漏了什么,近日才略有所得。”韩非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术之一途,多为帝王之用,而臣下用术,总有诸多不便。”
李斯微微点头,臣子用“术”,若遇多疑之主,往往危险极大,不可不慎。
“我近日所思之术,却恰是臣下所用以攻敌,不与人主之术相冲。”韩非笑道,“文书往来,为敌所获者甚多,秘密也因此被窃。师弟若能设计一套代替文字之秘密方式,纵然公开,也无人可知其内容,法家用事,从此无忧矣!”
李斯眼前一亮,赞道:“师兄大才,果然不同。”若是李斯生于两千年后,必会对韩非佩服得五体投地:“师兄啊!原来你是穿过来的……”
“我虽想到此节,但于如何设计,天下恐也只有师弟你能够做到了!”韩非说道。
李斯对此创意赞不绝口:“此术只能让特殊人员所能得悉,而此套方式如法家掌握的钥匙,可称为法家密钥。”
……
此时之天下大势,秦完全处于攻势,其余六国已无法顾及拓土开疆,均龟缩其地,甚至不时向秦献地以求保一时无虞。但若论军事力量,赵因名将李牧的存在,仍有在局部打赢秦国的能力。
秦王政在殿内大光其火,前方奏报,以桓齮为将军的大秦军队,居然于肥地被李牧击败,全军尽墨,只余桓齮带十余骑回来。这是秦国在近几十年来罕见的败仗,而且还是在军力处于优势地位下的败仗。秦王以一代雄主自居,经此一败,自然非常恼怒。
郞官来报,韩非求见。秦王一愣,韩非很少自行来求见,此次主动来见,莫非是李斯的劝告取得了成效?秦王心中略有了一丝喜意。
韩非见过秦王,朗声道:“韩非此来,是为大……大王献王霸天下之策,及清君侧之理。”
秦王一听韩非果来献策,更是欣喜,急道:“请先生道来,寡人欲闻先生之策久矣!”
韩非上步,第一句就如一道惊雷:“大……大王之侧,皆为不忠无能苟且之辈!”
秦王一惊,更加好奇韩非将出何策。
“姚贾,狗……狗盗之辈,无半点真才实学,凭三寸之舌,蒙魏骗赵,而获上……上位。因其贼事败露为赵所逐,秦却引为上宾,拜为上卿,贻……贻笑天下!”韩非侃侃而谈。
秦王闻韩非此言,神色渐渐淡了下来,但仍认真听着韩非所奏。
姚贾是何人也?其父乃魏国大梁城门卒,姚贾本人曾偷东西被抓,后发奋图强,学得一身本事,炼出一条不烂之舌,在赵国游说,得赵王赏识而身居高位。面对强秦巨大压力,赵魏楚韩欲联合抗秦,姚贾则为其中之关键人物。李斯用计,重金贿赂赵臣,就以姚贾之出身在赵王面前离间姚贾,赵王逐姚贾出境。此时,李斯又邀请姚贾来秦,并说服姚贾为秦效命。
姚贾虽被逐,但四国联合抗秦一事仍然不断推进。秦王问何人可解此局,在李斯示意下,姚贾主动提出,愿往四国瓦解其联盟。秦王亲赐其衣冠,佩戴其剑,随从马车数百乘,赐金千斤,代秦王出使四国。姚贾也不负秦王和李斯厚望,出使四国,或以利贿,或以力胁,或以势迫,以其出色的口才,舌战四国,终“绝其谋,止其兵”,瓦解了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可能的抗秦联盟。秦王大悦,赐姚贾食千户,拜为上卿,使其成为秦国之大红人。
离间姚贾与赵王之谋,是李斯与秦王亲自谋划,姚贾的底细秦王岂能不知。以韩非之智,岂会不知赵王是受了秦国之计?但韩非仍以此来说秦王,自然会引得秦王不快:寡人与廷尉才玩过的东西,你又来寡人这里用一次?
“韩非啊,你真的最终还是不能为我所用吗?”秦王暗想,心下甚是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