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他有满腹经纶,一腔报国热血,但却无人赏识。
他只能是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而如今在他面前,就有一位救世济民的贤者。
怎能不让他是心生激动。
而当他听说这位贤者,向他请教救世之法时,怎能不让他是感到兴奋。
见黄宗羲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吴宇微微一笑:“阁下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好,那学生就献丑了。”黄宗羲深吸了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措辞,然后是沉声道:“学生认为,如今大明积弱,全在制度之上。”
果然!
吴宇心中一颤,看来这黄宗羲与历史上的传闻一般无二。
想到这里,吴宇心中隐隐有些期待起来,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是沉声道:“愿闻其详。”
“大明危急至此,完全是制度之祸。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
“但如今如何?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而且,从我大明立国以来,官场腐败,学生认为都是太祖废丞相之祸。有明之无善政,自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是为何?”吴宇饶有兴趣的问道。
“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彼此是平等的。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在舆为下。还多少保持着主客关系。现罢除宰相,天子专权独断。这样,天子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奴视臣僚,更加专断独行,为所欲为。所以大明官场才腐败至此。”
“你的意思是要设立宰相?”吴宇皱起了眉头。
“没错!”黄宗羲点头:“必须设宰相。”
“虽说我大明有内阁,但废除宰相后设立的内阁大学士,其职责只是备顾问以及根据皇帝的意旨批答章奏,内阁没有僚属,没有力事机构。”
“根本不能与昔日的宰相相提并论,内阁既无实权,而天子又不能或不愿处理政事,于是就依靠一群凶残的宫奴来进行统治,这就出现了我大明为害至深且巨的宦官专权。”
吴宇听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
他对设立宰相没什么兴趣,但如今听这黄宗羲一说,却有了新的想法。
于是他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
“学生认为,设宰相一人,参加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
“阁中又缴之御前而后下该衙门如故事往返,使大权自宫奴出也。此外,宰相设政事堂,下分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务。凡事无不得达。设立宰相,是一种限制君权过分膨胀的有效措施。”
“不错,不错。”吴宇缓缓点头。
黄宗羲见吴宇如此,不由得大喜,以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吴宇的赞同,刚想拜谢,却听吴宇缓缓说道:“但在在下看来,还是有些不足啊。”
“还请前辈指教。”黄宗羲闻言,立即起身,是朝吴宇深施一礼,是诚恳道。
“指教不敢当。”吴宇摆摆手,随即他神色一肃,是沉声道:“其实你之前刚刚所说之言,其本质无外乎制衡二字。”
“制衡?”黄宗羲仔细品味着这两字,眼中露出一抹疑惑之色。
“可是法者,国之权衡也?”黄宗羲开口问道。
“非也,我所说的制衡非法家所说的制衡。所谓制衡,就是相互制约,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