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头也不回:“请假!要不然还指望你放下生意回去照顾吗!”
于老板看着儿子快步远去的背影,骂了一声小兔崽子,然后沉着脸就收拾摊子,“小颜啊,我不放心那个臭小子,我先回去了。反正今天也腊月二十八了,明天起到正月十五之前我都家里歇着了。”
“好勒,有客人来的话,我会帮您告知的。”
于老板离去后,颜晓这才发现于凯把那本化学书落在了她的摊位上。
她稍微翻了翻,里头掉出了一张纸片,颜晓捡起来一看,是一张去省城的火车票,时间就在年后。
看来这个于凯是下了决定要辞职了。
颜晓轻叹了一声。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在理智上,她是赞同于凯去参加高考的。
在“上一世”,那些在七十到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人,后来纷纷成为了国家的中坚力量,活跃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很多人真的靠这么一次考试改变了命运,实现了跨阶级的三级跳。
她在21世纪的时候,曾经看过很多步入中年的成功人士,在回忆八十年代高考时都提到了当时的艰辛和阻碍。
那时候,剩余九十年代初的她无法理解,不就是去考个试吗,能有什么难的?
现在真正身处在1980年,她才体会到了那些成功人士口中的阻碍和艰辛指的是什么。
在物质匮乏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很多家庭连基本生活都是勒着裤腰带过的,一个国有企业或者机关部门的“铁饭碗”,对很多家庭来说,显然比结果未卜的考试要保险地多。
在很多寻常家庭眼中,考上了又怎么样,就算考上了大学,还要再费四年时间在学校,在这四年过程中,一个家庭将失去一名青壮年劳动力带来的经济收入和劳动贡献。
不同于计划生育的一代,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大多数都是多子女家庭,两三个孩子算是烧的了,五六个孩子的家庭都比比皆是。
一个青壮年,因为进入校园而无法工作,那一大家子谁来养?
一个家庭不仅少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要供一名大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这都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就算勉勉强强撑了四年,供一个大学生顺利毕业,按照这个年代大学生工作国家分配的制度,大部分大学生也会被分配到一些国企、机关单位中。
现在于凯已经在清水镇化工厂这样的国企工作了,在于老板眼中,等于是已经越过了中间过程,直接获得了最理想的结果。
所以,就实际情况来讲,她也理解于老板。
尤其是于凯这样已经落榜过一次的情况,也难怪于老板会这么生气。
但是她也知道,九十年代以后国企改革后,国企将不再是铁饭碗,到了那个时候,下岗潮爆发,大批国企职工谋生困难,学历的重要性会骤然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