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歌中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太过经典,苏轼又是大文豪,那是只有崇拜的份,是不可能班门弄斧的挑刺的,所以话头从另两首发起,这两首都是写花的,被归在了季节与物名这两类里面,
然后,言继就拿出书中的一首和歌来交流,乃是纪贯之的家中梅花散落,翻译成汉诗就是:日夜不离眼,梅花灿烂开。一时人不见,都变落花来。
言继就大发感慨,表达诗意的优美,诗人为了能够看到梅花开放的过程而一夜未眠,突然发现树上怎么光了,原来花瓣都散落到了地上,自然不能被人看见了。诗中含有深意,就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容易凋零的味道,确实挺凄美的。
这让信广想起了孟浩然的春晓,居然有着相似的场景,不过表达的意境就比较欢快了,所谓春雨贵如油,诗人是不会怪罪花落了太多的。
言继又拿出一首,纪贯之的雪中梅花:梅花与落雪,相杂如无别。花雪不须分,花枝不必折。反正是下雪天的雪花与梅花都已经分不清了,哪怕想折一枝梅花,可能被迷惑了双眼,结果只得到了雪花吧。
而信广想到的名句就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现代来讲就是看见美女要赶紧追,否则后悔莫及。
两首结合起来,这大概是态度的差异,行动了或许会成功,若是被表象迷惑了,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最后,言继还是拿出纪贯之的咏樱花:下榻山麓边。惯看春来花枝展。夜深酣睡眠。梦中繁花犹再现。樱瓣飘飘然。
这首和歌相当有名,可以传唱千年了,只要发挥联想就能身临其境,甚至连梦中都是樱花漫天飞舞,那是相当的深刻难忘,可见美到极致了!
面对这首和歌,信广也只有叹服,和歌圣手纪贯之真是名不虚传,而樱花歌词里虽然有三首诗,但都是差不多的写景,词义显得过于简单,在深度上是差了不少,
而从流传的广度上看,简单易懂也是另一种境界,容易为大众接受,也许过了数百年之后,仍旧被广泛传唱,这大概是返璞归真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