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知道,下官知道,李大人、不,李少爷有朝廷要务在身,下官自是不该多问。”刘迪一口一个下官,态度很是谦逊,如枫又是借机敲打了他几句,“刘大人,若是你今日弃城而逃,我想你的首级现在已经被我挂在了城门之上了,不过你虽然官做的不怎么样,却也有些底线,希望,若是再能相见,你可以把这如皋县治理的更好一些。”
刘迪一听如枫的话也是一阵后怕,赶紧说道:“下官一定谨记李少爷的话,一定好好为官。”
如枫让如羽去寻那石方西,准备动身前往南京,当众人与刘迪等人拜别时,刘迪拿出了之前任国忠给他的那五百两银子,说道:“下官谨记少爷的话,这银子您就拿回去,当是我反省的第一件事。”
如枫倒没想到他这么快开窍,也便笑着收下了,这时陈志成,却是突然跪在地上,双手抱拳说道:“小人仰慕大人,希望大人让小人随从,小人愿受大人驱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他的几个兄弟也是一同随着他向如枫跪下。
这让人惊讶的事真是一遭接一遭,如枫没直接回答,而是笑着问道:“你等可还有家人?”
陈志成说道:“家中已无亲人。”其他人却是各有亲眷。
如枫说道:“这样吧,你们回去再考虑考虑,毕竟跟了我就等于是背井离乡,若是想好了,就去辽东定辽右卫凤城李府寻我,无论我在与不在,你们只说是骧龙卫金字堂让你们前去的,自会有人安排你们。”
一行人紧接着便骑马前往南京城,毕竟之前的一系列插曲都是如枫不曾想到的,原本希望一个月到达嘉兴的计划也拖延了许多时日,如枫需要加快行程才能及时的赶回凤城。
时间来到了四月,一行人也终于来到了这大明留都——应天府(南京)
虽说当年成祖在靖难之役后的十九年终于迁都北京,但南京城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明中期后,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众人进了这应天府,如枫感觉到的却是一幅与顺天府(北京)完全不同的景像,北京城建的规规矩矩,森严却是乏味,而南京包括城墙在内却是依山而建,依水而临,虽说南京城也设有六部等机构,但多是一些高管养老或是在北京城不如意之人来此,因此政治斗争的气息淡了些,反倒是这情绪就如同这秦淮河的烟柳巷一般悠扬婉转,南方常年和平,即便是前些年倭寇猖獗,都没使这南京城的脂粉味减少,百姓富足,走在大街上,如枫就看到不少百姓黔首身着一身丝绸绸缎,虽说如此穿着并不符合太祖定的规矩,但想是法不责众,从这些百姓的表情来看,如此穿着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
单从这来看,就知道这应天府承平日久,百姓已久不识兵了,石方西带着如枫在一处不起眼的院落里见到了利玛窦,利玛窦看到石方西很是诧异,他问道:“你不是准备回国了吗?怎
么回来了?”石方西向利玛窦说明了如枫的来意,并且用英语说道:“这个姓李的人是他们的头领,不像是简单的商人,很有实力,而且击退了如皋城的起义军。”
他这么一说倒是勾起了利玛窦的兴趣,利玛窦请如枫等人坐下后,便问道:“听石方西神父说,您是一名商人?”
如枫笑着摇了摇头,很是尊敬的说道:“不瞒神父,我是一名将军,之前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暂时说成是商人,现在既然见到您,我想我还是告诉您我的身份,以表示我的诚意。”
两人随后围绕着天主教进行了一些交流,如枫直接指出天主教在东方传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然后说道:“神父,我对您很是尊敬,所以我愿意帮助你进行传教,接下来的话,我想对你会很有用处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