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又说道:“这凤城啊,还真是偏远,连宣旨太监都不爱来,这次,我带来了圣旨,陛下已准许你云州建港一事,以后你定辽右卫啊,就有四个千户所了。”
虽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还是冲散了一些刚才的情绪,二人又聊了一些锁事,这时已有侍卫提醒要去更衣,这才结束了聊天。
等到天已大亮之时,只见八月十六这天,风和日丽,李府内张灯结彩,府内人头攒(cuan)动,比之过年还要热闹,如枫一袭绯(深红)色新郎官的衣服,大红乌纱圆领的吉服,正补狻猊(类似于老虎的神兽)正襟危坐,本等革带(腰带)、皂靴。别说,平时如枫多为常服或盔甲,今日正儿八经的穿着新郎官的衣服,还有着二品大员狻猊的补子,很自然的就有种高兴的感觉,旁边侍女拿着一应物什和乌纱帽,帽子也是不同以往,而是簪(就是两边带着黄),正有梳头婆为如枫梳头,边梳边喊着“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这叫做“上头。”
又有三五个“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的人)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各式喜果,这
叫做“安床。”
一切完毕后,如枫便起身戴上乌纱帽还往李府迎亲,凤城不少男女老少都在两旁,想看看大刀阔斧在凤城改革的这位指挥使大人到底长的什么模样,凤城内如枫的四百老兵也都上了街,或是成了迎亲侍者,或是在街上维持治安,影流卫的二百人也都全员召回,在暗处为迎亲队伍保驾护航,一时间,多为沉寂的凤城在今天却是车水马龙。
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如枫自来到这世上,从来都是刀尖饮血,从死人堆里活到现在,能够在听着一群人操持着一口东北话的情况下光鲜亮丽的迎娶亲妇,内心就已经十分满足了,如枫骑马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李府,进了中堂,如枫见到披着一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盖头)的云清,只见云清一身大红通袖麒麟袍、本等革带、官绿裙。即便是未看到那俊俏的脸颊,也能在盛妆下想象到那一丝婀娜,二人辞别杨元后,如枫便背着云清出了府门迎进八人大轿,侍女婆子自又是一顿吆喝着,有人乘马前导,彩桥紧随,更有侍女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这叫做“撑红伞。”
然后如枫又往冯府前去,倒不是如枫着急迎静嘉,实是因为这古代迎亲不能走回头路,如枫府、李府、冯府刚好呈“倒品字型”排布,既然走不了回头路,他索性就一并去了冯府然后再回自己家,这样刚好走了一个圈,也算圆满。
静嘉也是一身盛妆,不过她岁数上毕竟要比云清小了六岁,身子娇小,盛妆别有一丝可爱的韵味,以中原礼拜别了冯孝誉后,静嘉也是蒙上了盖头由如枫背到第二个八抬大轿里,迎亲队伍一路笙歌总算是将新娘子接回了如枫府上。
迈了火盘,进了李府,毡子从府门铺到了中堂,到了香案前面,如枫用箸(类似于筷子的棍)挑了云清和静嘉的盖头,旁边不少亲眷妇人和战友兄弟都等着观看,只见云清含羞待放,端庄窈窕,淑女大方,像是芙蓉盛开,而这静嘉,娇小英气,肤白似雪,双眸炯炯,也似樱绽放,二人能娶一人也便是上天厚待,如今左拥右抱,当真是人生无憾。
接下来自然就是“拜堂“了,如枫云清还是静嘉三人父母都不在,中堂内如松与杨元分坐左右,一时间这中堂内一屋子的绯色官服如松更是以一品正补麒麟端坐右首(明代四品以上官服着绯色,五品及以下着青色),也是当真壮观了。
主持婚礼的司仪这时说道:“一拜天地。”拜天,是对天地神明的敬奉,如枫敬天,感恩上天,造就人类,“二拜高堂”,他拜着如松与杨元,心中也在默念着现代的父母,是他们给自己一副躯体,又教会了自
己礼义廉耻,“夫妻交拜”,虽然盖头遮住了云清的脸庞,但他知道云清一定与自己一样心中欢喜,“齐入洞房。”
当司仪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侍者将手连果子带五谷抓了满满的一把往东一撒,说道:知撒帐东,新人齐捧合欢钟。才子佳人乘酒力,大家今夜好降龙。说完,又抓了果子五谷往南一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