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私心想着这小马扎撑死了也就20块而已,结果非得要50块。这一看完升旗这凳子又不会带走,回收回去回头又赚50块,只要凳子不坏,就可以循环使用。爷爷是困难年代过来的人,赚钱真心不容易,平日里自己节省得紧这个钱还真是有点犯嘀咕。
“细伢子(小孩子)出来耍(玩)一次不容易,我们两个老家伙不看冒的事(没有事),一坨既然来了,就让他也看下诺。”奶奶心里念着我照顾妹妹看了自己没看成所以说。
“没关系,没关系。我以后有的是机会看,我要嘎里(这里)鲁(呆)四年,南灵看了就可以了。”虽然我也很想看,但是家里赚钱真心不容易,能省则省,既然来看了这个盛况,就已经知足了,网上一搜,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我这么对自己说。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爷爷乐乐呵的弄来了一个小马扎。虽然我只看得到一个仪式的后半,但是这个记忆里爷爷奶奶对我两辈的爱护体贴更胜过升旗仪式本身。
看完升旗仪式,咱们马不停蹄直奔故宫博物院,来到mao主-席相下时,爷爷停住了脚步玩味的对了一笑“大葱阿,(大孙子的方言谐音)来考考你,赶快回答,天安门以前叫什么门?”
这个问题还真是有点深度,脑子里飞快的搜索关键词,从太祖的南京紫禁城到靖难之役至成祖迁都飞快的脑子里过了一遍。
“承天门?”我不太确定自己的答案,试探性的回答到。
“对滴呀,哎呀?!有点本事了。”爷爷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答案我也是蒙的,因为我所知的南京紫禁城里的大殿叫奉天殿,那么明成祖朱棣既然要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那么根据“奉天承运”的寓意,叫承天门会是最贴近的合理答案了。
正值旅游旺季来参观的人还是很多,即便是顶着烈日也是热情不减。一路上我和爷爷最为兴奋,我继承了爷爷的历史迷基因,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来到太和殿,(民间俗称的金銮殿)爷爷指着大殿上的正匾发问“这是四个什么字?”当时门口参观的人太多,我前面正好站着个外国大个子,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正大光明。”
爷爷被我逗乐了:“你外婆害到你打赤脚嘞。(方言你胡说八道的意思)。”
不会吧?刚刚身边的导游介绍的时候我你明明听到这里是金銮殿,小时候看《宰相刘罗锅》里面就说了大行皇帝驾崩以后,密诏就藏在正大光门匾后面的呢。
“仔细看看是几个什么字。”爷爷牵过妹妹来,我就一把钻进了人群,只认出见“建极献”三个字。
“搞错到,那个不是献字,再仔细看看诺。”爷爷以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讲真的,这一题我是真心是蒙不过去了。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搭拉着脑袋出来了:“看不出来。”
爷爷料到我看不出来接着告诉我这是“建极绥猷”四个字。
(建极绥猷的意思为: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大葱(大孙)呐,做学问要博尔精。以后是要学中文的,嘎(这)点货(知识)还是要有滴。晓得到不?(明白了没有?)”爷爷让我牵着妹妹,往“后宫”走。
坤宁宫,储秀宫,养心殿,慈宁宫...一路激动不已,脑子蹦出来竟然是暑期必看的《还珠格格》以及百看不厌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和《康熙王朝》。
“爷爷,南书房在那里?想去看南书房。”我突然想起来《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常提到的南书房,今天既然来了,就得去看看。
“走过头啦喽,在乾清门乾清宫那边的那排小房子。慢点回头去看。”
领着着妹妹去看御花园时,仰头一看神武门后便是崇祯皇帝自缢的煤山。现在叫景山公园,
“爷爷,煤山上不是不是真的有颗歪脖子树呀?”
“我八十年代的时候来的时候,歪脖子树还在,现在肯定在的诺。谁有嘎杂(这个)胆子砍嘎(掉)它吧。”
故宫上午转了个大概,累了个晕头转向。中午奶奶提议先回六里桥休息,下午去十三陵看看。
吃过午饭,躺上休息一会。
晕晕沉沉之际,那个奇怪的梦便又开始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