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发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不断改进后的结果。人们只看到成功的结果,却未看到成功之前一千次一万次的失败。
李逢春能发现问题,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本身便是科学家的态度。
工业的基础在于对于材料及能源的利用。轴承不耐用,根本原因便是材质问题,而轴承的主要材料是钢铁合金,这里面的学问便大了。
李东升又问:“那李顾问现在有明确的方向了么?”
李逢春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方向已经清楚了,是咱们用于轴承里的其他金属不够好,虽然我还未搞清楚那些金属是何物,不过我想一定有让轴承钢材韧性提高的金属存在。”
李东升听了直点头,他知道李逢春真的找对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轴承钢并非普通的生铁。西方钢铁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改进,才渐渐掌握了含锰钢和含铬钢两种比较适合做轴承钢的方法。这时代连锰和铬都不知为何物,让他如何改进?
李东升知道莆田小康村里肯定是找不到锰和铬的,这两种东西在中国都不是很富足,在福建更是难以寻找,即使台湾他也从未听说过有富足的锰和铬矿存在。
不过李东升知道,多数金属都是伴生的,并没有纯金属的矿藏,他心想金矿脉里面也许含有少量的锰和铬。
李东升想到这里,便道:“李顾问说的有道理,这世上肯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钢材的冶炼直接影响到咱们产品的质量,我倒是有个提议。”
“东家有何提议?”
“你不如去台湾看看,那里正在开发,而且那里已经开出了三处矿藏,兴许能找到你想要的材料。”
李逢春听了眼睛一亮,点头道:“是了,那里开矿说不定就能找到我想找的材料。东家,您何时去台湾,我跟你一起去。”
“我……我可能没那么快,要不等到年后吧!”
李逢春听了有些按捺不住,回道:“这离过年还有十几天呢,年后又要十几天才开工,这便是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李东升见李逢春如此积极,心里更喜,又道:“李顾问,现在快过年了,难道你不想回家过年么?”
李逢春听了尴尬地沉默了一会儿,但还是回道:“不瞒东家,我到莆田来是与家里闹翻了出来的。”
“为何要与家里闹翻了,莫非……莫非令尊不让你离家?”
“当初听了郭兄到莆田的见闻,我便动了心思要同他到莆田来。我将此事告之吾父,却不料他当场反对。他说我要以学业为重,积极备考,争取金榜题名。但我不想再考功名,故而争执,不欢而散。”
听到李逢春这句话,李东升微微叹了一口气,中国人并不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民族,年纪大的人更是如此。
李东升自然不想劝李逢春回去,但也不好劝李逢春不回家,心里有些纠结。
李逢春看李东升脸色,便道:“东家,您不必在意。我已经写信回去告之我在莆田,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所描述。父亲知道我安然无恙,想必也不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