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聂书同没见识,没见过成千上万的人,只是他还真没见过上万流民扎堆在一起,而且还这么井然有序。
人一过万,便是人山人海,这人海可以撼天动地,亦可毁天灭地。眼前这府如城市一般的村子,给聂书同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何谦边走边介绍:“这边中间是公共食堂,那边是公共澡堂。”
顺着何谦手指的方向望去,聂书同看到了好几个巨大的房子,那些房子每间至少能容纳千人一起吃饭,几间便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同时用餐,不可谓不惊人。
再看那些澡堂,竟分成两个区域,分成了男女两块,每个澡堂至少也能同时容纳数百人洗浴。
这种格局是李东升亲自设计的,他参照的便是前世住过的国营矿区模式。每个矿区都是一座城镇,成千上万人在里面可以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宛如一国。
李东升心里也激动不已,这小康村虽然是他设计的,但泉州小康村规模是莆田小康村的数倍,气势更加恢宏。虽然只是看到冰山一角,但泉州小康村基本建成后的规模,同样深深地震撼到了他。
李东升压下心头的激动,问道:“现在咱们小康村里收了多少流民了?”
何谦听了回道:“目前咱们泉州小康村已经接收了两万三千三百余人,目前流民流入小康村的数量已经大大降低,每日流入的人口已少于两百人。”
“每日两百人还算少!”
聂书同听到这个数字心中震惊,他看向这个比李东升还年轻的面孔的目光越来越钦佩。
李东升听了又问道:“上次大风村里死伤了多少人?”
何谦听了回道:“上次大风倒塌了房屋超过半数,砸死三十七人,重伤五十六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听到这个数字,李东升沉默了,只是一场大风便有近百人的伤亡。
不过原因他也知道,初建时的房屋都是竹木结构,没有太强的抵挡台风的能力。砖瓦房建好了之后,即使再遇到台风,伤亡也是可以控制住了。
李东升脸色有些难看,他在台湾也遇到了这场台风,险些丢了小命,还是周秀晴带人把他给救了。
“走,带我们去看看工厂区。”李东升压下心头的伤感说了一句。
何谦道了一声是,又带着众人往前走。
食堂和澡堂区与工厂区之间有一条宽达百米的隔离带,已经种了许多树,可以挡住工厂区那边的噪声和废气。
在隔离带与工厂区之间还有一条宽阔的石子路,足够四辆马车并行,往大道左右一望,视线的尽头可以延伸一里多路。
众人到了工厂区门口,便看到一圈围墙将整个工厂区围住。工厂区有好几个大门,每个大门都能并行两辆马车进出。
何谦一到工厂区大门口,门边的几个守卫立即站得笔直,以右手抚胸敬礼。
这敬礼的手势也是李东升发明的,意为手抚良心,忠心不二。
守卫将拦杆挪开后,众人才得以进入工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