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宇非点头道:“李公子有话请说。”
李东升正色道:“郭兄,你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也不一定要走科举一条路。世界广阔,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太多了。若是郭兄有隙,郭兄可到莆田来看看。好了,时候不早了,小弟这就告辞了。”
郭宇非听了挽留道:“这便要走么,茶还未喝呢!”
李东升一笑:“改日有缘再喝吧。对了,郭兄,我与你一见如故,甚是投缘。若是郭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大可到旭日商行去。只要说是李东升的朋友,但有所需,那里的掌柜都会答应。”
说着,李东升便起身说了告辞,带着孙望山往外走。
郭宇非愣了一下,追出门外,送李东升送出了小巷。
“只要到旭日商行报上他的名字,就能得到帮忙,他难道是旭日商行的东家?哎呀,李东升,他是莆田过来的,莫非他就是小康村的主人!”
郭宇非心里惊了一阵,返身追出小巷,李东升的身影却已经消失不见。
孙望山跟在李东升身后,出了郭家的小巷,孙望山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问道:“东家,我有些问题不明白。”
“什么问题?”
“您为何突然跑到那书铺里,我看您对那本书似乎也没什么兴趣,为何要去买那书生的书?”
李东升听了笑道:“谁说我对书不感兴趣了?首先是书吸引后,后面才想到应该和他交个朋友。”
孙望山又问:“交朋友?您与他素昧平生,从无交集,何以想到和他交朋友?”
李东升听了又解释道:“我在那书铺外面听到了郭宇非与那掌柜的争执,这郭宇非手里有杂书,而且这些杂书都是有关南洋和西洋的风物记录。今后咱们要去南洋和西洋做生意,有关于那里的一切资料我都感兴趣。”
“哦,您是想和郭宇非做生意,将他家里的藏书都买了去吧?”
“呵呵,最初时有这个想法,不过与他交谈后,我觉得他这个人更为吸引我,我便想试试他的人品。”
孙望山一听明白了,哦了一声,叹道:“东家好深的心机啊,一本十两的书,您却故意拿一百两宝钞买,而且交了钱便走,看他会不会追上来。如此来辨别一个人的品性,真是独到!”
李东升一边走着,一边又道:“这郭宇非不仅家里藏书丰富,更是一个有学问有抱负的人,这样的人才我想争取一下。”
“那您的意思,后面还会去找他?”
“有时间再说吧,毕竟咱们需要人才,能争取一个是一个,何况他还是一个举人呢!”
第二天一大早,聂红娘便来找李东升。
李东升知道她心急要去看聂书同,便与她出了门,往提刑按察使司走去。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其中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布政使司管行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刑狱。
提刑按察使司一般简称按察使司。聂书同涉案通倭,罪名不小,所以他的案子并不由福州知府审理,而是由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审理,人也关在提刑按察使司的大牢中。
李东升一行人来到提刑按察使司衙门,门房却将他们拦住了。
“你们有何事?”
听到门房问话,李东升从袖里掏了一块碎银塞到那门房手中问道:“大哥,咱们是来探监的,请问需找哪位大人办理手续?”
门房看了看,左右并无人注意,便收了银子。
“若是探监,须经司狱郭礼郭大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