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升回道:“魏大人,小人发明这新式农具算不得什么。这些新农具需要大量的铁器,这其中谢大人便出了不少力。
而且在新式农具量产之后,为了使广大百姓能够认识到新式收割农具的好处,谢大人更是组织了一场割稻大比武。
莆田的乡亲们亲眼见证了新式农具的优势,这才让这新式收割农具推广到莆田各乡镇。
小人发明这些新式农具只不过是为了谋利,但谢大人却不同,他的胸襟眼界非小人可比。
他将此农具献到布政使大人面前,便是想让更多的百姓受益。所以小人方才说,都是谢大人出的力,小人实不敢贪功。”
谢之才听到李东升吹捧,老脸微红,但好在魏典的目光全在李东升身上。
谢之才强自压下心头的激动,说道:“李东升,你不要把功劳都往我身上推,这新式收割农具能给百姓带来便利,你当首功,不得谦虚!”
听到二人互相推功,魏典哈哈一笑,道:“二位就不要谦虚了,这新式收割农具我也见过,的确可以极大提高割稻效率,应当大力推广。本官今日来莆田,就是想看看这新式收割农具的出处,不知李东家是否方便安排行程?”
李东升连忙道:“方便,方便。魏大人想何时去看?”
“今日可否?”
“无不可。”
魏典又是哈哈一笑,立即起身。
李东升带路,众人出了县衙上了马车,一路赶到小康村。
李东升一行人在小康村门口下的车,魏典下车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块巨大的牌匾。
牌匾上面写着“竹清小康村”几个大字,魏典看了又看,不禁一愣。
李东升察颜观色,介绍道:“大人是否想问,这村子为何叫竹清小康村吧?”
“不错,莫非此处原名竹清村?”
“非也,竹清乃是谢大人的字,咱们这竹清小康村得以办起来,全赖谢大人支持。”
魏典听了问道:“哦?他都给过你什么支持?”
“谢大人为了安置流民,命我办了这小康村。为了让小康村能够养活流亡的百姓,谢大人免了小康村作坊的税赋,让小康村百姓们得以安养生息。”
“免税!”魏典听了一惊,心想这谢之才也真是大胆。
不过魏典反过来一想,若不免税,任何一个地方财主也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一般的地方官要想帮商家免税,一般要向上申报,得到朝廷批准方可执行,但魏典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自作主张免税虽然有违法之嫌,但其他地方也有过先例,只要目的不坏,一般都没事。
即便谢之才自作主张不对,但也绝对不会被人追究,毕竟与救活上千流民相比,这点过错根本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