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马小理的母亲
马小理的妈妈,有一阵子没有说话。
她的情绪不高,眉头紧皱着。两只手在来回握捏。这个动作,使黄妮想到了马小理。他在接受心理治疗时,也常常习惯性的做这个动作。
“阿姨,您也不要着急。马小理他会慢慢好起来的。”黄妮安慰道。
“是吗?”老太太眼中露出一抹光亮。
“你们喝水,喝水。远道而来,辛苦了。”她站起来,又在黄妮和小华的杯子里添了一些热水。
“阿姨,作为医生,我们也想尽快治疗马小理的病。”黄妮开始了缓慢的叙述。
她把马小理先是患了焦虑症,后来受到官司事件和记者的围攻,精神受到了一些刺激,住进了精神病院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
“我可怜的儿啊,怎么倒霉事都让他给遇到了?”马小理的母亲开始了哭泣。
先是有节奏的哽咽,然后,便开始了大声哭泣。把黄妮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阿姨,您别这样。人生病,是免不了的。何况,他现在身体好多了,精神状况也逐步稳定。我们来,就是想和您多聊聊,有关他小时候的事情,看看是否小时候受到过什么刺激?当时没有注意,到了长大以后,遇到适应的环境,就发作了。假如能够找到病因,治疗起来,就方便多了。”黄妮说。
作为马小理的心理主治医生,黄妮非常希望能够由自己把他的心理病治愈。这在自己的心理治疗史上,也可以算是攻克了一个疑难杂症。况且,现在,有吴教授做后盾,有立项的科研课题。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具有可开拓的空间……她觉得,这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吧。因为,一个医生,如果只满足于实践层面的探讨,就太肤浅了。只有以理论为基石的成功实践,才具有可借鉴和可推广的价值。就如同,一个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千篇一律的上的都是那几堂课,讲得那几篇文章,那就只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不可能进步。只有一边上课,一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授课方法,那么,才可能上新的台阶!
所谓,理论之树常青,就是因为它是由鲜活的实践经验提炼的,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马小理小时是一个很乖的男孩。他从小长得很好看,总是吸引周围人的目光。刚开始,我带他出门,别人都会说他是个女孩。唉,他就是长得太好看了。”马小理的母亲说。
“阿姨,马小理长得像您。您年轻时一定长得很美吧?”黄妮不失时机的夸赞老太太道。
“谢谢您的
夸奖,黄医生。”马小理的母亲脸上现出不易察觉的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