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新的线索(1)
正当郭嘉遗产诉讼案因马小理发病以及两兄弟证据不足停滞,这个新闻渐渐被老百姓忘却时,那个移民国外的办公室主任回国了!
作为办公室主任本人,并不知道郭嘉的遗产之事已经弄得满城风雨了。他在国外照料了一段时间小孙子后,便想回国歇一歇。不曾想,刚刚下飞机,就被敏感的电视台记者给盯上了!
这位郭嘉公司的老办公室主任,已经是个一脸沧桑的老头子了!
他见到记者围攻,倒也不慌不忙,并不回答任何问题。只是说:
“刚刚回国,身体比较疲乏,需要先好好休息一下,再接受记者采访。”
就这样,他巧妙的躲过了第一次记者的围攻。
当在家休息的黄妮看到办公室主任现身国内时,也着实兴奋了一阵。
马小理是在总裁办公室工作的秘书。这个办公室主任,就是马小理的直接上司。估计,这个老江湖,十分了解马小理与郭嘉之间的感情纠葛。从招到办公室当秘书,到分配他专职伺候郭嘉总裁,这个办公室主任,必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想到此,黄妮的情绪再次振作起来。
她不顾翟军的多次提醒,还是找出手提电脑,在网上查起了办公室主任的个人信息。
网上的信息虽然海量无序。但是,只要正确运用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查找,办公室主任的个人信息,很快就一条条现身……
王亘。1962年出生。国内某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先是在一家化工企业当秘书,后在郭嘉化工集团成立后,便跳槽至郭嘉企业,从总裁秘书,到办公室副主任,直至主任。
任职期间,娶妻生子。
妻子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儿子今年30多岁,全家已经移民国外。
看照片,这位办公室主任一看就是一个精明圆滑之人。
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脸庞,圆圆的肉鼻头,还长了一对招风耳……
中文专业出身的他,估计在给郭嘉写讲话稿方面比较擅长,但是,对其化工业务估计只是门外汉。她想。
次日上午十点,电视台果然播出了现场采访办公室主任王亘的新闻。
这个现场,是在王亘家门口。估计,王亘要出门办事,被堵在了门口。现在的记者,都学会了跟踪的本领,有点像侦探,鼻子尖,消息灵。只要他们想采访谁,那个“谁”肯定难以插翅飞走!
“请问,你是郭嘉企业办公室的主任吗?”记者问。
现场人很多,除了十几个记者长枪短炮围着王亘外,吃瓜群众也站在一边凑热闹,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拢了
起来。
王亘的家,是在一个高档小区。
从摄像镜头拍摄的画面来看,这个小区楼间距很大,楼和楼之间,有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远处,还看到假山,小湖,甚至游乐场所。可以肯定,王亘在郭嘉身边工作的这些年头,赚了不少钱。否则,住不起这样的高档小区,更不可能有钱移民国外……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亘原先不愿意回答。可是,当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走出记者的包围圈时,只得回答问题。
”我是。”他的回答很简洁。
“可否请你说说,郭嘉在世时的个人财产情况。”记者问。
“她的个人财产?”王亘不解的问。他似乎还不知道国内这场轰轰烈烈的官司。
“情况是这样的……”记者看他一脸懵懂,便简单介绍了前期郭嘉遗产官司的来龙去脉。并指出,关于郭嘉个人财产的处置之事,马小理曾经说,都是由办公室主任全权处理的。
“马小理也太不负责了吧?”王亘十分生气。
“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马小理不负责任,难道,郭嘉的财产处置,不是由你完成的?”记者问。
记者的问题,从来都是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陷阱的。而被采访的王亘,当然不了解这些陷阱。
“既然这样,那这件事我要说一下了。”王亘说。
“郭嘉生前的财产情况,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王亘不愧是学中文的。他的讲话条理清楚,而且表达很明晰。
“哪三个阶段?”记者问。
“第一个阶段,就是郭嘉的化工企业刚刚组建的那个阶段。这个阶段,创业艰难,虽然赚了一些钱,但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大生产,不得不将原来赚得钱再投入其中。那时,我还没有到,但是,我到了以后,在工作中逐渐了解到的。”王亘说。
“第二阶段,应该是郭嘉组建化工集团的最好的那段时间。这一阶段,我感觉,企业赚钱非常容易,钱如滚雪球一般,哗啦啦的进账……那也是郭嘉最最风光和得意的时候。”王亘说。
“第三阶段,就是郭嘉经过盲目扩张,资金链发生断裂,企业不得不断臂求生存,原来的三个子集团,一下子变卖,合并,只剩下一个生产化妆品的企业……”王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