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摇了摇头,麦卿尔这才娓娓道来。
华夏武术,传承何止千年。
上古神话传说中,便不乏人类武术的影子。
古老巫医也好,先秦游侠也罢,加上之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出的江湖人物。
华夏武学,不曾断绝。
只是现代社会,武学之道,在高速发展的科技面前,似乎已经成为小道,只能半隐于
世。
但是也有依旧行走在日光之下的。
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各处大道也好小巷也罢,不乏大小武馆。
再则或以权势示人或以财富惊人的各处大佬身边,同样不乏强大的武者跟随。
华夏武道,仍就在。
有武道便有武学传人,有人便有江湖。
有江湖就会有纷争。
而华夏武道的纷争,由来已久。
一句流传最广的话语,南拳北腿。
华夏武道,同样是以南北相分。
秦淮两岸,数千年来,孕育的不止是华夏大地的文明,还有华夏传承不断的武学。
秦岭以北,四季分明,武者已强大体魄对抗严寒酷暑又或天寒地冻。炼体为上的北方武道,重术而轻意。
淮河以南,四季如春,却多阴雨绵绵,更有低洼山谷,潮湿不见阳光。武者练气为本,度浊气出体,引新气入内,以此抗拒绵柔却绝不柔弱的阴寒潮闷。
武道根本的不同,认知的不同,注定了南北武道,为人处世中的殊途所在。
过往的无数年中,更是由此常有摩擦,甚而也有大祸。
依旧存在的南北武道却仍有摩擦冲突存在,特别是在武道传承之中,这本就是南北武道差异化的根本所在。
华夏人重传承,华夏武道更是如此。
自古以来都是百齐放的华夏武道,从来没有说哪家拳法谁家腿功就一家独大了。
武道功法的传承,要有最适合相应功法的继承人。
而这继承人的出现,可不是一条秦岭淮河就能分割清楚了的。
在门徒的争夺中,南北武道的根本冲突,便一览无余了。
如今,大地一统,华夏上下同普凯歌。
自然同在华夏大地的南北武道,不会再动辄出现流血事件。
如此,南北大比便在官方与华夏武道各方宿老的共同主持下,甲子前订下了基调。
三年一比,至今已满二十次。
一周之后,便是第二十一次南北大比。
而这,正是麦卿尔来找林阳的原因。
南北大比,胜利一方,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不分南北,拥有优先选择传承人的权力。
只有在胜利方选定传承人之后,失败方才能再去选择。
两相对比之下,失败一方自然更难崛起。
好在甲子之前的宿老们便想到了这一点,那便是大比之外还有一条规定。
如果一方连胜三次,那么第四次大比取消,连败三次的一方自动获取三年的优选权力。
这想法是极好的,而且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也确实起到了作用。
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到的今日,武者的出路已经越来越狭窄,还有多少人乐意以数十年的寂苦换取来日的风光。
而且这风光还是未知数。
六年前,南方输了。
三年来,北方武界收徒一共不过
几百人,尚且良莠不齐,更不用说失败的南方了。
三年前,南方又输了。
这一次,整个华夏武界收徒更加可怜,但凡能说一句有些天赋的不过几十人。
而现在,第三次大比来了。
南方已经输不起了。
因为就算有未来的优选权力,也没有可以去选的传承人了。
麦卿尔的父亲麦铎,十多年前便是八极门主了。
发源地远在两广的八极门下,自然属于南方武道。
而麦铎如今更是贵为红墙内的人物,自是成了南方武道的执牛耳者。
但是越是如此,常年滞留京城的麦铎,更加清楚北方武道比南方武道早走了多少,强大了多少。
这位南方武道的泰山人物,初到京城的时候,更是多次被北方武道强者挑战。
麦铎来者不拒,更是不曾输掉一场。
可是他如此更是深知了北方武道的强大。
麦铎再强终是一人,武道却是整个南方的。
麦卿尔此番前来,也是得了麦铎授意。
所以,在她向林阳说明情况之后,主动站起身来,相林阳抱拳拱手,敬意十足。
“林先生,恳请您出手相助,无论结果如何,八极一门定不忘先生大恩。”
麦卿尔抬头看向林阳,林阳依旧依靠沙发坐着,望着她,缓缓摇了摇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