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王浩、曹操等五路诸侯追兵于半路和吕布的伏兵激战之后,大军上下,体力几乎快到了油尽灯枯,实在没力气再行追赶,只得于原地歇着,埋锅做饭,眼睁睁的看着吕布率着残兵败将遁回洛阳。
而此时,帝都洛阳城中,却是另一番情景。
董卓自虎牢关下,为天降陨石所破虎牢关门之后,大军全无战心,董卓本人也为一块飞石所砸中,受了点轻伤,只好紧急撤退,连夜逃回了洛阳。
饶是身经百战,手握重兵的董卓,也被这天降陨石给吓得魂不附体,他曾有一时,也真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以至于遭此天谴。
不过其身边有董乾和李儒二人的不断劝慰,虽费了好大劲,但也总算是让董卓安定了下来,但天降陨石这事,却已让董卓深深畏惧,时不时的还望向天空,生怕又落下一颗陨石来要他的老命……
也由此,董卓一时间内也没了和关东众诸侯交战的心思,心神稳定下来后,便和其子董乾还有李儒商议眼下退路。
一番讨论,董卓还是依了李儒之计,决定举朝堂,迁往长安,以躲避盟军的进攻。
董乾虽有心厮杀,但眼下形势却由不得他,西凉军二十万之众全无战心,他虽然争取了一番,但最后也不得不妥协。
计划商定,董卓雷厉风行,既不想也不敢做半点拖拉,立即率着董乾等人及亲卫军,奔往朝堂,聚齐文武百官,商议迁都一事。
此时董卓立于朝堂之中,夸夸其谈:“关东二十镇诸侯,马步约六十万大军,被老夫的西凉精锐打的落花流水,死伤惨重!不过,关东盟军虽然已经难成大气候,但其军中有黄巾余孽,会做妖法,极有可能骚扰到京城,掠夺圣驾!
老夫虽是不惧,但老夫却心慈手软,为稳妥的保住朝廷和江山社稷,还有天子以及各位的性命;所以,老夫不得不另行计策。近日有童谣言:‘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迁都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说的正是,如此正合老夫和天子的心意!
‘西头一个汉’,正是应高祖扫平天下,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然后为王莽所篡江山;而‘东头一个汉’,同样正应光武帝剿灭王莽,扫荡四海,旺于东都洛阳,迄今为止,亦传一十二帝了。
由此可见,洛阳气数已尽,留在此地,实不利于社稷,天运合回,迁回长安,方可无虞。况且老夫回来时夜观天象,见帝气旺于西边,直指长安,所以,老夫决意,护驾西行,迁都于旧西都长安!所以,百官公卿们,速速做好准备,今日便促装起行!”
你董卓一介匹夫,原来不过是凉州一猪狗,也会夜观天象么?当我们是三岁孩童不成?
董卓说完话,朝堂上文武百官,都忍不住在心中暗骂,但却无人敢发声,哪怕是上谏劝阻。
此时董卓之子董乾以及其手下大将,都立在朝堂之上,虎视眈眈的看着这百官公卿,谁人敢动?
他们都为乃董乾的勇武和铁血手段给吓破了但,早前董乾一入洛阳,就先杀了司徒王允;随后又杀了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接着盟军联合伐董时,也是他亲自率军杀灭袁隗一家老小。
就连皇甫嵩和卢植这等名扬天下的重臣,也被其贬为庶民,功高望重的朱儁,更是被逼得出逃洛阳,另寻安身之所。
最近还有传闻,董乾对现司徒杨彪、荀爽以及太尉黄琬也有所打算。
董卓话罢一时,见百官个个都面面相觑,低头不语,应又不应,否又不否,实在让他恼怒。
“你们这群家伙,还愣着做甚?还不回去收拾行装?准备起行?”
“诺。”百官见得董卓震怒,终究还是认怂了,起身作揖,有气无力的说着。
“唉!董相国,杨某有话要说。”杨彪连连叹息,摇了摇头,起身喝道。
“哦?司徒杨大人,你是老臣,德高望重,有话但讲无妨。”董卓按住了腰中汉剑,笑吟吟的看着杨彪。
杨彪环视四周,见百官皆对他挤眉弄眼,做出不要说话的手势,他又叹了口气,咬了咬牙,说道:“长安有两百年不曾有过休整,近年又有黄巾之乱,关中连年遭兵戈,长安城早已残破零落;今若轻率捐宗庙,弃皇陵,恐洛阳百万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明鉴。”
“哼!”董卓冷哼一声,呵斥道:“杨大人,枉你遍历三公,如此不识军国大事!不知天象兴替轮回,此番迁都长安乃是中兴大汉王朝之无二之法,那可是百年大计!今时今日,洛阳暗,长安明!迁都长安乃是弃暗投明,休要妄言,惹人心烦!”
杨彪叹了口气,还未来得及回话,太尉黄琬又出列奏道:“相国勿怒,杨司徒之言不无道理。往日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使长安城沦为瓦砾之地;百姓多流移关东,如今长安百姓百无一二也。今相国弃宫阙而就荒地,非所上策。况洛阳朝廷命脉,关天之事,还望相国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