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仔细的听着,用心记着。在店家不忙的时候,又问起了沿途的治安状况。
店家告诉德山:这关东好就好在地广人稀,走多远都看不到一个屯子,森林、草原有的是,只要人勤快就能生活的很好,再加上这大清国为了实边,由于东北人太少,连当兵的人都不够用,要想保护好祖宗的这块基业,就得从关内调人。这样的话,首先就要保护好关内闯关东的人的人身安全。为此,这东三省的将军们,真是花了大力气了,政府甚至不惜血本,只要关内能有人来就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骑马的官兵,在路上巡逻、保护着行人的安全。原来这驿站是200里一个,主要供官府传递军情,可是现在闯关东的人太多,晚上无处住店,为了解决过往行人的食宿问题,沿途又增加了许多大车店。这大车店有官府的,也有个人开的。个人开的大车店,官府不收捐税,但官府派了专人监管,怕店家的吃住过于简单和漫天要价,所以你们尽管放心的走。你们不就是担心怕遇上胡子吗?咱这关东这些年什么都多,就是胡子不多,就是因为地广人稀,生活好过啊!所以当胡子的就少。
德山又详细的询问店家,从青泥洼到奉天府,大体多少天能够到达。那店家说:看你怎么个走法了。坐车至少也得走上近一个月的时间,要是轻手利脚的一个人走的话,用不上半个月就到了。店主又对德山说:“看你这一家子,人口不少,还带着女眷,真的不太方便,再看你家带的这么多东西,没有两个月恐怕是到不了奉天的。”
德山说:“没办法,当初来时是怕刚到一个新地方,人人都说这关东地广人稀的,怕用时买不到,所以才带了这么多。”
店家回了句:“心情可以理解,俗话说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嘛,这样想也是对的。”
说完话又问德山:“你们是想早点到,还是信马由缰,什么时候到都行呢?”,德山对店家说了在家时的打算,店家听后,摇了摇头,说:“出门在外,就得大伙互帮衬着,依我看呐,你们最好是早到早安顿下来为好,这路上尽管很安全,但是,有时这事啊还真不好预料。这人天天在外面走,难免着急上火的,有病的话,就耽误事,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还能坚持着走,要是有了大病了,全家人都跟着着急上火,误事啊!”,说完看了德山一眼。
德山急忙回道:“是的,那店家,那你说我们怎么走?”,说完,用眼睛征询着店家的意见。
店家说:“看你人挺实在的,在我这店住啊,我们就算是朋友了,尽管以后,客官可能都不能再到我这小店来了,但朋友一场,我看啊,你们还是这么办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