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净末的日子不太好过,每次走在路上,总会有丫鬟在她背后指指点点:“看,她就是净末,把二太子都打哭了。”
“就她呀,长得也不怎么样嘛。”
“可不,清汤寡水的,真不知道二太子看上她什么了。”
“听说是她对二太子霸王硬上弓,二太子是被迫的。”
“真的吖?怎么回事,快给我讲讲。”
“事情是这样的……”
这种话净末每次出门都会听到,通常对方不会当面讲,可一旦净末走过,身后总会响起恰好能让她清楚听到的“窃窃私语”。无奈之下,净末只好少出门,她想这样才比较符合大众对她“下堂女”的期待。
(古代封建制度严格,大家族只有正妻可去厅堂会客,妾室无此资格。“下堂”指古人将正妻休掉,净末与后卿并未正式成婚,所以只能成为“下堂女”咯。)
她和后卿的“艳情”,一度成为魔宫的头等大事。每日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只等他俩露出蛛丝马迹后好做出推演,以此来吸引旁听。此事就连魔王和魔后都上了心,时不时要跟底下人打听一下,生怕遗漏了最新进展。
用“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来形容净末此刻心情真是再合适不过,流言猛于虎啊!
对待流言,通常有三种方式解决:第一种:沉默,这种方式可被解读为心虚、默认、或者清者自清,一般前两种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种:正面回应,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以此大做文章。最后越描越黑,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最后一种,也是最实用的一种,那就是制造另一个流言,将传播者变成话题人物。如此既可让自己脱身,又可让散播流言的人得到教训。但要掌握好尺度,否则演变成正面冲突,最终多半只能以武力解决。
这期间最让净末受不了的是战无拘,自己作为他曾经以及现在的金主,他不是应该义愤填膺地站出来为自己辩白吗?就算不用以身家性命为担保、为她力证清白,最起码的公道话总能说两句的吧?
但他没有,非但没有,他还伙同凉爽把她与后卿的事写成了传奇话本卖往六界。比如《我和后卿二三事》、《王子变熊猫》、《我的野蛮净末》等等。
在净末感叹遇人不淑的同时,他和凉爽已经开始着手写后续。一时间,她与后卿的爱情故事风靡六界,甚至有无知少女跑来魔界找她,跟她求教御夫术。就这样,净末算是彻底出了名。
被战无拘闹得鸡犬不宁不算,魔王也跑来凑热闹,开始让人日日给净末送补品衣物。每隔三天两头还要召见她一次,亲自询问饮食起居,嘘寒问暖地像个孝子贤孙。
净末不免怀疑起他的目的,他该不会是把流言当了真,想替他那个不孝子赔罪吧?但魔王说不是,他只是太无聊,所以想跟她和后卿一起玩。他想知道他对净末特别好的话,大家会传出什么样的戏码。
哦,原来是无聊了,拿自己消遣呢。净末暗暗地腹诽,他这么八卦,难怪当初会与六界为敌,人缘肯定很不好。
终于在魔王的殷殷关怀下,原本已沸腾的流言传得更加五八门。有的说她怀了身孕,魔王为了照顾孙儿,亲自给她安胎。还有的说她心机深沉,抢丈夫抢不过芙蓉公主,从公婆下手呢。
于是今天,在净末依例穿过大半个魔宫、去往书房去的路上,听到了如下对话:
“听说了吗,二太子跟魔王说要娶芙蓉公主,魔王不同意,父子俩已经闹掰了。”
“不会吧,净末姑娘不是已经怀了身孕吗,二太子怎么能这么做。”
“怀了又怎么样,关键得看二太子中意谁。人家芙蓉公主又高贵又漂亮,她拿什么比。”
“自己比不过,当然就拿孩子比咯。听说净末拿未出世的魔孙要挟二太子,把二太子惹怒了,想要把她赶出魔界呢。”
“自作自受,二太子岂是她可威胁的。”
“就是就是。”
人都有劣根性,下意识就会欺软怕硬。想要欺负人的人一开始会试探对方的底线,他让了的话;下次就会再进一步,一直试探到对方回击,这样就知道了可以欺负人的程度。所以对待这种人,一定要毫不留情地怼回去。
很显然,在她们眼里,净末是非常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