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丕点了点头:“爱卿请讲?”
桓温慷慨说道:“臣以为,一国之都不但牵扯到国运,还牵涉到国家的军队都以它为中心部署。前燕为何三次迁都?从大棘城迁到龙城,又从龙城迁到蓟城,再从蓟城迁到邺城,那就是更好的为南进做好军事准备。
“而如今我们东晋的都城在建康,离着前燕、前秦的都城远着呢。欲想北伐,中原逐鹿,就得都城北移,当然朝廷的军队大部分也要北移,以拱卫京都。目前南方稳定,只需要留下少量兵马,维持治安即可,根本不需要这么些军队放在后方了。”
桓温此话一出,再一次震动朝野,大臣们各有各的想法。叶枫想到,从军事上来说,桓温的想法未必不是好事,整个朝廷军队北移,才能更好地对付前燕或者前秦。但是把一个都城从建康搬到洛阳,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伤筋动骨啊!还有一点是,众臣正在防着桓温呢,未必能同意此事。
果然,司马昱在这件事上还是相当警觉的,出面说道:“三国时期,东吴孙皓迁都武昌费了多大劲呀,最后劳民伤财,不得已休止了这个计划。那个时候,还有长江之便,现在需要跨过长江去,把都城迁到洛阳,比孙皓从建康迁到武昌不知要困难多少倍,怕是我们的国力和财力不允许。”
其实,司马昱说的和想的不一样,司马昱心里想,如今你桓温大权在握,是不是学董卓和曹操,他们都是借着迁都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以后又扳倒了自己的旧主。
蔡谟本来和司马昱还有一点矛盾,但是在这个事情上,却出奇地一致,也出来反对说:“现在正在战争时期,极不稳定,倘若前燕或者前秦在我们迁都时期,乘乱打击,岂不让他们混水摸鱼。”
其实蔡谟也有心里的小九九,真怕借着迁都,桓温的势力再次膨胀,朝廷的力量压不住他。
叶枫说什么呢?对于桓温的迁都之事,不是支持就是反对,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叶枫说道:“依臣下的意思,迁都的事情先不慌,为什么呢?现在前燕正在进攻洛阳,又是迁都,又是北伐,我们哪有这个能力。等待军事稳定,条件成熟了,再商量迁都的事情不迟。”
叶枫这样一说,也就是变相支持司马昱、蔡谟的意见。他也是看到桓温权力太大,万一私欲膨胀,扳倒朝廷也说不定呢。
桓温一听不乐意了,好个干爹,上回迁都你可是变相支持我的,怎么这回变卦了。但是干爹既然说话了,生气归生气,也不好撕开面子。于是气鼓鼓地说:“北伐支援洛阳的事,大家同意还是不同意。”
几位重臣还是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洛阳是重地,坚决不能丢。桓温点了点头,马上派出几千精兵,长途急行军,支援洛阳。援兵一到,洛阳的围困随即解了,东晋王朝才缓了一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