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进言道:“要说新学、旧学,当然是旧学好,我们的祖先一辈一辈辛苦发明的教育,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庚亮发完了言,引来一片跟风,接着他的话头,大家引经据典,溯本求源,七十三八十四,人人都有一套理论,经过一晚上的反刍,个个好像都和理论家似的。面对这么大的反对浪潮,王导皱起眉头,也无语了。
陶侃虽然心里反胃,但是理论有限,也没有相关的理论来驳倒大家的意见。
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庚亮总结说:“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要兴新学,放弃旧学,这是相当错误的。趁现在改还来得及,要是不改,愧对祖宗,愧对国家,愧对下一代!”
庚亮的矛头直指叶枫,大家的眼睛也看着叶枫,谁让他指导着废弃旧学,而立新学呢?你不是能吗,这就叫你好看?!怎么立起来的,怎么再把你拉下去。
叶枫微微一笑,声调不高,非常清晰地对大家说:“众位臣工,当我们看到现代文明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说不好,就像我们看到头顶上的电灯一样,它照亮我们的生活,也照亮了我们的前程。大家可否知道,这些现代文明是怎么来的?正是由于我们掌握了新的知识,一步一步探索、努力、奋斗而来的。”
庚亮打断叶枫的话,相当粗暴地说:“难道说,旧学就不能灌输这些知识吗?”
叶枫略微点了点头,又说道:“庚元规说得好,利用旧学,不是不可以灌输这些知识。可是孩子们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所学的课程有限,所以作为新学来说,就和盖楼一样,从基础打起,整个大楼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灌输新的知识,特别是新的科学专业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一个掌握新学问、新知识的人。”
庚亮听到这些新名词,有些真还听不懂,不说话了,在琢磨着新的措词,怎样才能打败叶枫。
还没等庚亮再次发难,郗鉴问道:“叶太尉,新学有毛病啊,我怎么听着没有历史,特别是放弃了《春秋》这样的历史大课,学生不懂历史,就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回事啊?”
叶枫笑了,回道:“郗道徽说得好,学生应该懂历史,不懂历史就不知道老祖宗。《春秋》是一部历史大作,可惜不完备,它只是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学生都要知道点。所以新学编了一本简明历史,讲了上下几千年的过程,只是郗道徽还没有看到这本书。”
郗鉴听到叶枫的这些话,脸有些红了:“看来我是管中窥豹,孤陋寡闻,还没有看到新学的简明历史,就说了过头的话,对不起了,叶太尉。”
庚亮这时候想到了攻击叶枫的利器,毫不客气地说:“新学不但有毛病,怕是还有大毛病,旧学讲究的是儒学,四书为儒家经典,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经典之经典。你的新学放弃了这些,就是弃本逐末,把学生引向了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