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如期而至,许鸢按照父亲的安排来到第一中学报到。
这座百年名校,矗立在以俄国著名批判主义作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的姓氏命名的大街上,主楼是一座外观设计具有浓郁中式风格的三层建筑,红柱青瓦,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设计者居然是一位俄罗斯建筑师。但是,如果你进入内部参观,见到那些辉映成趣的拱顶、罗马柱和弧形楼梯,就会立刻释然了。
当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各国侨民涌入这座城市,带着对故乡的眷怀设计了许多跨民族风格的优美建筑,造就了一座融合中式古朴底色和欧式浪漫风情的多彩移民城市。所以,中西合璧的建筑在这座城市里如繁星一样密布,像第一中学这种外中内西的设计也不算稀奇。
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十九世纪初设立的一所开在富人区里的洋学堂,名唤璞玉学堂。历经百年风雨,如今已经变成一所跻身全国高考成绩排名前十行列的重点高中,是省内名副其实的“第一”中学。
这里的学生目光都放眼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上,近年来考取国际知名院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毕业校友中不乏政商名流,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其实,许鸢当初的中考分数是够上一中的,但是她没有报,因为害怕这种压力巨大的学习环境和漠然的人际关系。她的个性活泼跳脱,而且“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确实不太适合一中。
“既来之,则安之。”许鸢深吸了一口气,仰望着一中庄严的名匾,打定主意从今天开始融入这里的学习氛围,努力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霸。
她按照父亲的交待,到办公室找班主任韩松涛,据说校长已经把借读事宜都交给他代为办理了。
“韩老师您好,我叫许鸢,王校长让我来找您办理入学手续。”许鸢恭敬地说道。
韩松涛眼睛都没抬一下,说了句“等着吧”,就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儿了。
许鸢尴尬地站在办公室中央,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注目礼。她能感觉到屋内其他老师眼中看热闹的意味,不仅仅是看她的热闹,更是想看韩老师的笑话。许鸢突然明白了,他们一定都知道自己是校长安插进来的,但是韩老师却如此不给面子,岂不是在打校长的脸?他们都等着看,如果闹起来,这个我行我素的韩松涛该怎么收场。
“唉,初来乍到就已经不受班主任待见了,以后的生活注定是要坎坷不断啊。”许鸢心想。
“叮铃铃——”上课前的预备铃响起了,韩松涛收拾起桌上的教案,站起身来对许鸢说:“跟我走。”
许鸢乖乖地跟在他身后,在众人因没看到好戏而失望的目光中,走出了办公室的门。
在走廊里,许鸢见韩松涛的意思好像是直接领自己去教室了,就问道:“韩老师,不需要办手续吗?”
“办什么手续?你学籍还在原来的学校,在我们这就上上课,有什么手续好办的?你又不是正式生。”韩松涛没好气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