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转眼过去了四十一年,到了1981年秋,中国地质学家刘大伟教授带着他的两个学生来到了东非大裂谷。
刘大伟站在大裂谷边上,手指着远处的山谷说:“你们瞧,这里是东非高原,海拔在三千米以上,非常壮观。这断裂的峡谷,就像是被人用一双巨大的手把地球表面撕开了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这个口子全长六千四百公里,相当于覆盖地球表面长度的六分之一,是由非洲板块和大西洋板块交汇而成,由于张力的作用,使地壳形成断裂,从而变成一个巨大的裂谷。它形成的时间大约在三千万年之前。”
陈思明感叹地说:“老师,这是巧夺天工的奇景,多么神奇,又多么壮丽啊!”
刘大伟说:“你先不要忙着感叹,我问你,这次出来收获大不大?”
陈思明说:“收获太大了!这次出来我们看到了许多过去教科书上没有看到的东西,真的是大开了眼界。”
刘大伟问道:“现在我要问你们两个,我们在肯尼亚的时候,考察过那里的肯尼亚山,那里的海拔有六千多公尺,我们在山麓中发现了什么?”
胡晓丽说:“老师,我们在那里发现了一块化石。”
刘大伟问道:“你能说出那是块什么化石?”
胡晓丽摇了摇头,说:“对不起老师,我说不上来。”
刘大伟宽容的说:“说不出来没关系,学无止境嘛,没什么对不起的。不过,以我多年的地质工作经验,我判断那应该是块核反应堆的化石。”
他这一句话把陈思明和胡晓丽两个人都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了。半晌陈思明才半信半疑地问:“老师,那不可能,化石的形成期最短也要几万年,那个时候我们人类还只是原始阶段,刚刚学会直立走路,核反应堆应该是最近的科技产物,怎么可能呢?”
刘大伟说:“思明,你说的有道理,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想明白,照片拍下来了吗?”
陈思明说:“拍下来了。”
刘大伟说:“这块化石按照我的分析,形成的时间不短了,估计有十五亿年的历史。”
陈思明说:“老师,这我就更不能理解了,我问个非常幼稚的问题,地球形成至今已经四十五亿年,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都是大型动物统治这个地球,人类的文明史才多少年,十五亿年前怎么会有核反应堆?这恐怕是天方夜谭吧?”
刘大伟说:“思明,我喜欢你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不过,这件事现在谁也不能过早下结论,我只不过有点怀疑,但愿我的判断是错误的。等我们回去以后,把化石的照片放大,再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胡晓丽说:“老师,这里的游人太多,咱们是不是找个清静一点的地方?”
刘大伟指着远处的一处山林,说:“好吧,就按你的意思,我们到那片林子里去看看。不过你俩可要做好准备,我们这次出来不是游山玩水的,回去以后要把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写出来,我是十分期待你们能拿出有质量的论文来的噢。”
胡晓丽说:“老师,您放心,论文的题目我也已经想好了,就叫《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刘大伟问道:“哦,晓丽,看来你已经胸有成竹啰?好像信心满满的嘛?”
胡晓丽俏皮地一吐舌头,说:“那是当然的,谁叫我们是您培养出来的学生呢?”
陈思明说:“是啊,强将手下无弱兵嘛,老师,您说呢?”
刘大伟会心地笑了,说道:“你们两个的马屁功夫还算可以,这个大礼我先收下了。不过我可要提醒你们,将来我们要靠真才实学打天下的,马屁功夫可帮不了你们。这一路走来,你们不要瞎耽误功夫,要做到手勤眼快,眼睛看到的就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你们写论文的时候用得上的,记住没有?”
陈思明和胡晓丽答道:“老师,我俩谨记在心。”
刘大伟说:“走吧,我们现在就到那片林子里去,今晚我们就把帐篷支在林子里过夜,明天天一亮我们向大山深处进发。”
他们进入树林以后,找了块平坦的地方支起了两顶小帐篷,吃了点干粮以后,天就黑了下来。
刘大伟说:“你俩先睡吧,林子里有野兽,我去找点干柴,先把篝火点起来。”
陈思明说:“老师,这种活让我来干,您先睡吧。”
刘大伟说:“也好,篝火点起来以后,你先守着,别让火灭了,到后半夜我来换你,记得到时候把我叫醒。”
陈思明说:“放心吧,老师,你们先睡,我去找干柴,把篝火点起来再说。”说着他就向树林深处走去。不一会儿,他抱了一大抱干树枝回来,拿出火柴,先把干草点着,再放上干树枝,树枝遇到火,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
刘大伟说:“思明,看来野外生存这一课你是初步过关,这是我们搞地质勘探的的必修课,从你俩选择学地质这个行业开始,就注定要跟深山老林打交道了,将来跋山涉水、住帐篷的日子不会少的,这一点你俩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陈思明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这点苦不算什么。”
胡晓丽说:“我虽然在城市长大的,但这点苦我还是能够承受的。”
刘大伟说:“其实这仅仅才刚刚开始,今天叫小试牛刀,真正吃苦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胡晓丽说:“老师,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了。”
刘大伟说:“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快睡吧,明天天一亮我们就出发,后面的任务非常艰巨呢。”
陈思明忍不住问道:“老师,能不能透露一下,我们明天要去干什么呀?”
刘大伟说:“我困了,需要养足精神,明天的事情到了明天再说。”说完,他钻进帐篷里躺了下来,不一会儿便发出了鼾声。
胡晓丽见状,也把脑袋缩进帐篷里,用毯子把整个头蒙了起来。
陈思明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这点干柴还远远不够,我再去捡点干树枝回来。”
到了后半夜,陈思明见刘大伟睡的正香,不忍心把他叫醒,守在篝火边打起盹来。就在他昏昏沉沉之际,猛然觉得自己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一下子惊醒过来,回头望去,只见刘大伟正笑眯眯的望着自己。
“怎么?是不是不想把我叫醒?”
陈思明不好意思的一笑,承认说:“是有点这个意思。”
刘大伟问道:“怎么样,这林子里有没有野兽?”
陈思明说:“远远地听见有野猪的脚步声,看见篝火没敢过来。”
刘大伟轻声说:“去睡一会儿吧,这里交给我,我来守着。”
陈思明好奇地问道:“老师,我刚才明明听到您打鼾的声音,以为您睡得很沉,没想到……”
刘大伟说:“轻一点,别把晓丽吵醒。你是想问我怎么会醒的是不是?我告诉你,干我们这一行的就要学会这个,这叫生物钟,懂不懂?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睡得死,哪怕只睡两个小时,但到时候一定要醒过来,这种本事不是一两天就学的会的。现在你去帐篷里,命令自己睡下。”
陈思明顺从的钻进帐篷里,把毯子盖在身上,闭上眼睛。可他哪里睡得着?眼睛一闭上,脑子里尽在胡思乱想。他心想,老师说的这本事确实不好学,以后得慢慢学,一定要学会,否则不睡觉这还了得?他这样想着,心中倒坦然了,慢慢的一阵睡意上来,睡了过去。
不知什么时候,他听到刘大伟的叫声,一下惊醒过来。钻出帐篷一看,天已经有点蒙蒙亮了。
刘大伟说:“水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俩洗漱一下,吃完早饭我们即刻启程。”
他们洗漱完毕,匆匆吃了干粮,刘大伟在篝火上早已烧好了开水,喝了几口水,把帐篷收拾好,捆扎起来,放进了背囊。
一切都准备停当,刘大伟取出指南针,看了看指针的方向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大裂谷边上,大裂谷是南北走向,我们要一路向东走,一直走进树林深处。路上你俩一定要跟紧我,不要走失,要是真的走失了也不要慌,留在原地不要动,等我回来找你,千万要记住。”
胡晓丽说:“老师,您放心,这一路上我一定会跟紧您,不会掉队的。”
刘大伟说:“好吧,我们现在就出发。”
他们三个背上行囊向树林深处走去,刘大伟走在最前面,走着走着前面没有路了,都是些荆棘和小树。他拿出砍刀,硬生生地砍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