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被遗忘的种子
但是,我更知道
我是一颗种子
也许在你眼里
我不很方正
也许在他心底
我不够圆滑
也许在你们眼中
我是过于小巧
也许在他们心间
我还有些硕大
但我不会忘记
我是一颗种子
纵使是一颗被遗忘的种子
我依然是一颗种子
我不愿任雨水冲刷而胡乱安家
我不愿被路人践踏而随意发芽
我不愿随泥流入海而葬身地下
我不愿随风飘落而去浪迹天涯
我是一颗种子
纵使是颗被遗忘的种子
我依然怀有种子的希望
我毅然拥有种子的力量
即使有苦涩难耐的凄凉
我也要找好前进的方向
寻求到适合成长的土壤
经营好自己选择的家乡
让风雨在生命里荡气回肠
让阳光在生命里热血流淌
让绿色在生命里尽情绽放
让诗意在生命里无限徜徉
1
万佛山水润龙舒,故里周郎道万福。百丈岩边观彩瀑,温泉池里赏珍珠。
龙头古塔丰商埠,贡簟非遗厚古俗。生态鹏翔施雨露,新城速度绘蓝图!
——小桥《大美龙舒》
安徽舒城县,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历来就有“五省要冲,七省通衢,江淮腹地,皖中咽喉”之称。舒城,人文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舒城县境内的万佛湖更是国家级a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万佛湖,早称龙河口水库,曾经因“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而闻名于世。她作为淠史杭工程杭埠河上游兴建的唯一水库,在其多年润泽人民的背后,也蕴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可谓是集“三百里水天相连,四千年人文景观”于一身。
因万佛湖而得名的万佛湖镇,早年叫老梅河镇,然后又改称龙河镇。为与万佛湖镇发展相呼应,一些单位也加快了整合步伐。比如梅圣兰所在的舒城县人民医院万佛湖镇分院就是有县人民医院主导,整合万佛湖镇周围几所医院组建而成;比如王加强所在的万佛湖实验中学,就是有县教育局主导,整合万佛湖镇周围的四所中学组建而成。
话说人间最美四月天!不用说,四月的清明时节,应该是最“清明”的,也是非常适合人与大自然融为一起的时节。清明,是个轻盈的日子,此日可以放歌踏青,嬉戏春天;清明,也是个悲怆的日子,此日可谓风清景明,追思先人。
但同时,清明时节,也是最易发生“青黄不接”的。就像黄庭坚在《清明》诗中所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一方面可能是“桃李笑”,另一方面又可能是“只生愁”。因而,那些“桃李笑”者,可以随心踏青,悠哉游哉;而那些“只生愁”者,即使身处大自然,也只能“满眼蓬蒿”了。但是,在蓬蒿中,有一类青蒿却备受人们宠爱,用此青蒿做成的蒿子粑粑,甚至成了万佛湖镇人农历“三月三”必吃的“佳肴”!
据传,在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明显,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游离,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玩耍,方便得就像走亲戚一样。而且每年农历三月三(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原先,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同时,三月三又是古人的情人节,这一天,一对对有情人享受着风和日丽的美好,踏青出游,互赠信物,是何等浪漫啊!)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就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的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披着华丽衣裳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和花船等,其热闹简直赛过人间的元宵之夜。因而在这天晚上,很多活人的魂魄就经受不了阴间热闹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品茶听曲;有的趁机去拜见先入一步阴间的列祖列宗或亲朋好友。
当然,待到雄鸡报晓,神仙下凡,鬼市收市时,大多数人的游魂就心满意足地回附到各自的躯体。但是,少数人的游魂却乐而忘返,留在了阴间。翌日,阳间一片哭声。他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以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只能招回一些在迷途回返的游魂,而那些陷入迷途痴迷心窍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而,久而久之,清明节前后的农历三月初三,就这样成了人间令人恐怖不安的日子——“鬼节”。只是,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如期来临。因此,为了亲人们的福寿安康,每年在“鬼节”来临的前夕,人们都蜂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前。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求佛的原委。
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乃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们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即可粘住魂魄。以后每年的三月初三,你们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田野里长的青蒿一样。于是,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青蒿的事情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欢天喜地得赶忙到田野里去采摘青蒿,回家洗净后就磨面做起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那天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这一关。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各地,大家争相去做。从此以后啊,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们就成群结队到野外摘蒿子,然后再洗蒿子,切蒿子,磨米面,切腊肉,做蒿子粑粑吃。
直到现在,万佛湖镇及周边的地区,甚至整个江淮地区,还有着在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呢。当地的男女老少无论是走南闯北,还是跨海过洋,每到农历三月三,都会记起蒿子粑粑,都会为蒿子粑粑的美味而啧啧称赞,甚至为没有蒿子粑粑吃而垂涎三尺。但是,没关系,现在快递发达,因而蒿子粑粑也会乘着“顺丰”快递遍地跑,满天飞。这不,蒿子粑粑2014年5月30日,还飞到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呢!这一飞不要紧,现在当地出现了很多专门做蒿子粑粑的“饮食公司”,专门向外销售蒿子粑粑。而同时,当地只要是招待外地来宾,蒿子粑粑是一道必上的地方特产!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蒿子粑粑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比如它代表着龙舒人的热情,寓意着龙舒人的乡情。比如它还能代表着“定情”或是“定亲”:在万佛湖镇周围百里,特别是在大山里面,还没有过门的媳妇,如果吃了婆家的蒿子粑粑,也即把魂魄粘在婆家了——这门亲事就算板上钉钉了。要知道,蒿子粑粑首先就是用来粘魂魄的哦!因而,家有男儿的妈妈,会做一锅好吃的蒿子粑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014年3月31号,农历三月初一,周一。很小的一个时令转折点!这天是今年清明节的前五天,但离农历三月三“鬼节”也只有两天的时间了。镇分院副院长梅圣兰,在早就吃过今年的新鲜蒿子粑粑之后,就要忙着准备给父亲梅朝阳“做清明”了。所以梅圣兰已等不及单位清明节放假,她利用双休日换来周一的“假日”,同时也为儿子王阳阳请了半天的假,好让儿子和自己一起,为儿子从未见过面的外公梅朝阳祭坟扫墓——做清明。至于丈夫王加强,她就没有勉强了,就像她懒得去给王加强家祖坟做清明一样。她知道,王加强更是懒得给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岳丈做清明,虽然几年前有些主动,当然在结婚前更是特别特别地主动了。
其实,梅圣兰也是特别矛盾,她一直在问自己,自己打心里是希望王加强来呢?还是……还是不来呢?去年王加强虽然来了,可是梅圣兰看他搞得屁颠屁颠的样子,看着他三心二意、潦潦草草磕头的样子,看着他搞得梅圣兰母女都要感谢他的样子,梅圣兰真是伤心加恶心,也弄得自己的妈妈李烟柳特别闷得慌气得慌,后来私下里还流淌了很多眼水。当时梅圣兰就懊悔不已:干嘛非要让一个“外人”来给自己的父亲跪拜做清明呢?
只是,今天梅圣兰感到格外得清冷,清冷得不仅是因为有蒙蒙细雨,更有的就是和去年相比,做清明的队伍一下子少了两个人——妈妈李烟柳和丈夫王加强。梅圣兰看着人家是大队人马给各自的先人做清明,真是好不热闹!而他们仅有两人——自己和儿子,好不清冷。因而,梅圣兰心中亦是好不悲酸。妈妈因类风湿,这几天疼得特别厉害,已经在床上躺了十几天啦!虽然妈妈一直坚持要来,但是,梅圣兰还是好说歹说,才算说服了妈妈等天晴稳了,她再陪妈妈来。陪妈妈来,重复着几十年从未中断的故事——让妈妈坐在爸爸的坟墓前,和爸爸“说说话”。
是的,往年母亲在为梅朝阳烧完纸钱之后,她都要在墓前和老伴“唠叨”一会儿。年年如此,次次如此。可是今年却唯独没有如此。至于王加强,梅圣兰也没有和他说什么,因为——梅圣兰都记不清他们之间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在欢乐而友好的气氛中交流了,甚至是懒得相互搭理了,最多也只是相互通报一下自认为不得不告知对方的事务,或是商讨一下必须有对方协作才能完成的事。
这两三年,梅圣兰在镇分院上班很少回家,而王加强在镇实验中学上班也很少回家。孩子王阳阳在爷爷奶奶那里住着,也有爷爷奶奶接送读幼儿园。至于梅圣兰和王加强为啥很长时间不大爱搭理,她也真地记不清。大约……也许……可能……估计……差不多是彼此之间的话越来越少,越来越淡,或是刚说上一句,对方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就被对方呛了回去,长期以往,说将不说了……呵呵,还是双方彼此太了解,不需要交流,不需要沟通,就能读出对方的意思——这样嘛,也就不需要讲那么多废话了!
梅圣兰和王加强在单位都算是顶梁柱,平时都喜欢长时间奉献在单位里。是因为工作兢兢业业而耽搁了回家沟通感情,还是懒得回家沟通感情而都喜欢泡在单位,还是单位真得离不开他们,还是他们家里不需要他们烦心劳神,还是……不知道,谁也没有想过,谁还去想这事呢?不正常吗?正常!因为,这两三年,他们之间的话语不经意间明显少了嘛。即使在家,彼此讲几句场面话后,就不知从何而谈了,就不知不觉地各忙各的事,懒得搭理,懒得解释,也不需要解释,好似彼此之间都是绝对得信任,无需解释。虽说,懒得解释可能就意味隔阂,或者是隔阂的开始,但是,……唉……想多了……因为想多了,就可能不是绝对信任了……唉,还是不想吧——不想不烦,想想就烦!
是习以为常呢?还是不正常呢?不知道,懒得想,也没时间想,谁去想呢!对了,想这个还不如想想儿子呢!对头,目前,梅圣兰和王加强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是绝对一致的,那就是关爱儿子王阳阳的茁壮成长!只要在家的这块领地,双方彼此都念着孩子,事情就好办吧!
但是,今天下午山上还真热闹,来为先人做清明的人还真不少。说话声、鞭炮声、烟花声、鸟鸣声……声声不绝于耳,可是在梅圣兰听来,却是那么刺耳。但是,不管怎样,梅圣兰还是很庆幸的,因为今年能赶在“鬼节”前为父亲做清明。要知道,去年因为在省立医院学习,而延误了在三月三前给父亲梅朝阳做清明,妈妈是大哭大闹大悲,硬是半个多月不和女儿梅圣兰说话,而且还是要寻死觅活,弄得梅圣兰也想一死了之,唉……妈妈什么都讲理,可是就是一牵涉到父亲,她就不讲理!甚至是蛮不讲理,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