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英堂没有用几天的时间,就已经初具规模了,虽然摆设还是有一些朴素,但还可以凑合着用,修建的简朴并不是曹操小气,而是因为他想要节省一点钱财为以后做准备。
在曹操得到曹嵩同样修建聚英堂的那一天开始,曹操就不停地派人去寻常山赵云,北海太史慈,南阳寻黄忠,寻同在谯县的许褚,河间人张邰,巴郡临江人甘宁,东郡陈昱,颍川寻徐庶、荀或荀攸叔侄,泰山钜平人于禁,河东杨县人徐晃等人。
原本曹操还想要去找更多的猛将,奈何他们是难以招揽到的,如果在名单上多加上几个的话,他肯定还要关羽,张飞,张辽,马超,周瑜,诸葛亮,庞统等等。
一百多年的三国乱世当中,人才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在未穿越之前曹操就曾经感慨过,如果三国早早的统一,那么就凭借着三国的这个不正常,这个时期的人才完全可以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完全可以再创当初大汉的辉煌。
而就在曹操招揽这些英雄的同时他还接受了郭嘉的计策发布“天子诏”,大发天下。
“贼臣董卓,祸乱朝纲,秽乱宫廷,残害生灵,祸国弑君,朕亲启血书诏,诏天下英雄率义军入京勤王,廓清寰宇,扫平奸贼,中兴大汉!”
短短一个月,曹操在陈留所发布的这道天子诏书响彻了整个大汉十三州,与此同时,曹操的名声更为响亮,此时此刻整个大汉,谁人不知那发布诏书的曹操,就是那个孤身一人刺杀董卓的曹操。
平民百姓和士子们是激动的,他们都没有注意到那个天子诏书的诡异之处,但是那些诸侯们可都是老谋深算,在刚开始听到曹操发布天子诏的时候,先是惊讶,而后便回过神来了。
“诸位,你们对于曹操发布的这个天子诏有什么看法?”
渤海郡所南皮城中,袁绍高坐首位,向着下方的众人问道。
不得不说,袁绍本身长着一脸清秀的相貌和那威风凛凛的气势,让他此时都有一种君王向着臣子们问话的那种感觉。
此时如果曹操在这个大堂上的话,肯定会惊讶一番:“这个袁绍不愧是四世三公之后啊,手底下文臣武将如此之多啊!”
相比于曹操现在的陈宫、郭嘉和典韦三人,袁绍实在是比他强得太多了,现在的袁绍尚未起兵手底下武将便已经有了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第人,文臣也是田丰,许攸,郭图,逢纪等。
此时跪坐在袁绍左下方的许攸站出来,用食指与中指捏着自己的胡子,笑道:“主公,此诏,光看其内容,就可以知道必是曹操擅自矫诏,否则当今天子尚年幼,且又被董卓拘于深宫当中,更未见过各路诸侯,怎么可能会颁布此诏,又怎么可能将诏书交给一个小小的校尉呢?”
“嗯。”
发出了毫无意义的一声,袁绍开始思索着许攸的话语,在他思索之际,田丰又站了出来,笑着说道:“主公,不论此诏是真是假,反正他都给了主公乃至天下诸侯起兵的由头,而一旦天下响应,凭借主公之名望,各路诸侯必定推举主公为盟主,到最后,不管有没有击败董卓,主公的威名必将天下传唱,名扬四海,威震八方,即使此诏是假,我们也得把它当成真的。”
许攸先是看了一眼田丰,哼了一声,有着些许的怒气,随即转向袁绍说道:“主公,除田丰大人所说之外,还有一点,主公可凭借盟主之名,削减其他各路诸侯的实力,日后好为逐鹿中原奠定基础。”
许攸和田丰的相继建言,使袁绍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站在主位之上,对着众人说道:“派发消息给各路诸侯:绍决定遵从天子诏令,起兵讨伐董贼,即刻传令,发兵三万,奔赴陈留!”
下方众文臣武将一同站了起来,向着袁绍抱拳喝道:“喏!”
一脸意气风发的袁绍丝毫没有注意到,下方的郭图逢纪二人看向田丰许攸的阴沉目光。
而就在袁绍起兵之后,紧随其后的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佃,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扬,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纷纷相继起应。
与此同时,正在陈留的曹操听到天下诸侯纷纷响应时,心里高兴坏了,历史上本该是袁绍发布天子诏,却被自己先用上了,不管怎么样,自己的威望也已经树立起来了,接下来只等各路诸侯齐聚陈留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来就是这种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