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韩家素来恩义,又是乡里乡亲,肯定做不了假。”
“有找活计的,赶紧报名吧,一两银子可不少了。”
“你说包吃包住,能管饱吗?”村民们议论道。
“管饱,我们韩家不差那点粮食,想要报名的快点过来,过期不候。”韩福催促道。
“你看,我行不。”一个黑瘦的少年,从人群中挤出来。
“呦,这不是冯二狗吗?你就那小身板,还想当商队护卫。”一个村民笑道。
“想报名可以,行不行不是我说了算,等招募完了,还会进行考核,通过的才能成为商队护卫。”韩福道。
“是不是报了名,就能吃饭?”
……
韩家村的招募,韩平并没有出面,有韩家这面旗帜,村民们也不疑有他,没需求的看个热闹,有需求的自然会报名。
不过,韩平也没有闲着,他带着崔林和韩家两个下人,去了临近的下河村。
这下河村是个渔村,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住的都是打渔为生的渔户。
下河村的村民,都是沿河比邻而居,有的房子甚至悬在河道上,村民们没有田地,村子面积很小,一眼就能望到头。
“三少爷,这就是下河村。”崔林道。
韩平打量了一番,下河村没有瓦房,都是用木头搭建的房子,简陋的很。
“这下河村的条件,可比临江村差多了。”韩平道。
“下河村的渔民没有田种,渔课税又重,辛辛苦苦捕获的鱼,大多都上缴河伯所了,自然是比不了临江村。”崔林道。
望着这些破旧的房屋,韩平忍不住感慨:“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容易。”
“不过,当渔民还有一桩好处,那就是不缺鱼肉吃,别看一个个又黑又瘦,但是底子要比普通的农户和军户好。”崔林道。
“一会,你准备怎么招人,这不是临江村,韩家的名头未必好使。”韩平道。
“这就要靠它了。”崔林拍了拍身后的背篓,来之前,他像韩平讨了一块猪肉。
到了下河村,崔林找到一户相熟的人家,这户人家姓刘,家中次子刘二黑也是韩家商队的一员,得知韩平的身份后,十分恭敬。
崔林跟刘家要了一口大锅,架在了下河村的村口,直接从河中舀水加入锅中,烧火的同时,将猪肉切成十来块,放入了大锅里面。
因为刘二黑也在韩家商队,挣了一些银子,在下河村算是条件好的,一般人家,也置办不起这种大铁锅。
大块的猪肉带着皮,放了一把粗盐,就用大火熬煮,没多久一股子猪肉的香气和腥味都飘了出来,韩平皱了皱眉,这炖肉的手艺太糙了。
上辈子,韩平很早就独自生活,一开始总是吃外卖,但是外卖这东西,刚开始还觉得挺好吃,吃的久了,就腻了,慢慢的也学着自己做饭,干净,便宜,吃着也放心。
对于炖肉,韩平还是有些心得的,这肉先要用水浸泡,然后凉水下锅,不要用热水下锅,否则肉会很柴,水沸腾后去浮沫,放一些简单的炖肉材料,葱姜蒜辣椒椒大料盐老抽等,还要放料酒去腥味,这样煮出来的肉才好吃。
崔林只在锅中放了一把盐,只是闻,就觉得有腥味,更不用说吃了。
“三少爷,这块肉不错,肥的多、瘦的少,一会煮熟了,我给您盛一块吧。”崔林道。
与后世提倡的少油少脂不同,这个时代的人,更喜欢吃肥肉。
“我就不必了,你自己用吧。”韩平谢绝道。
崔林用右手,扇着锅中的热气,咽了咽口水:“香,真香。”
“你打算用这锅肉,把下河村的渔民吸引出来。”韩平道。
“您瞅着,马上就见效。”崔林道。
“这下河村家家户户都是渔民,想来是不缺鱼肉吃的,炖一锅猪肉,就能有效果?”韩平问道。
“三少爷,您是大户人家出身,想吃什么肉,就能吃什么肉了,对于鱼肉和猪肉的区别体会不深,这鱼肉味腥,远远没有猪肉香,完全是两种味道。”崔林道。
“你说说看。”韩平道。
“下河村的刘二黑,刚到韩家商队的时候,看到猪肉的时候,那眼珠子就冒绿光,瘆得慌,连猪骨头都咬碎了。”崔林笑了笑,继续说道:
“后来我才知道,下河村穷苦,除了鱼肉之外,根本吃不起其他肉,刘二黑没加入商队之前,从小到大也才吃过几次猪肉,每一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说起来都能回忆很久。”
韩平点点头,跟后世种类齐全的做法不同,这个时代的渔民,通常只会用两种方法做鱼,一种是水煮,一种是火烤,而葱姜蒜等调料类很贵,超过了鱼肉本身的价值,渔民根本舍不得用,鱼肉去不了腥味,能好吃才怪。
锅中的肉香、顺风而下,下河村的老少都闻到了,太香了,这年头,一天才吃两顿饭,干活的时候吃干的,不干活的时候喝稀的,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一年到头来也吃不了两回猪肉,此时闻到这股子肉香,就像被勾走了魂。
不多一会,下河村的村民都出来了,围着那口大黑锅,里里外外站了好几层,眼里冒着光,咕噜咕噜咽口水的声音,不绝于耳。
若不是看到韩平身穿长袍、衣着光鲜,似乎身份不简单,旁边还站着一个身强体壮、孔武有力的崔林,没准就直接动手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