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高第弹劾中部总兵杨麒在宁远之战中懦怯不前,不敢救援宁远;天启皇帝果然革去杨麒的职务,并命以后中部总兵驻扎前屯卫,与宁远相为应援。如退回关门,以擅离信地论,轻则革职,重则尚方剑伺侯。
宁远一役击伤老奴,击退建虏后,宁远参政袁崇焕成为朝野中的大红人,然而此时的他却萌生了“急流勇退”的想法,提出辞职并陈述善后事宜:“请以十万五千官兵汰为八万,以二万留关内,六万布关外。宁远添二辅城以为犄角,各堡增设铳台以为应援;而宁远以东仍安哨探,令就地为耕,有事仍收还宁远。南兵脆弱,西兵善逃,莫若用辽人守辽土。将官则辽东一总兵,关内一总兵,余皆赘也。”
袁崇焕一方面提出裁减兵将,增设铳台、宁远增设辅城;一方面仍视宁远以东为哨探之地,防御重心仍然以宁远为中心:“若夫宁远幸存,总兵满桂实司提调,副总兵左辅、参将祖大寿与中军守备何可纲,坚执塞门死守之议。其分部士民炊饭饷兵、使得一意攻打,则通判金启倧之力。而西虏乘间作贼,得赵率教大创之。满桂、赵率教业已加级,左辅、祖大寿、何可纲、金启倧应各加级,以励将吏。其他与事者,俱冒石矢、当锋镝,升赏总不宜迟。”
袁崇焕此前曾经以丁忧为名,向天启皇帝连上三疏请辞,他上第一疏的时间是天启四年十月十二日;宁前等处兵备管屯田马政,山东布政司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今丁忧。袁崇焕为君恩当报,子道难亏,伏乞圣明俯容守制以重彝伦,以崇孝治事。该臣以宁前道于前月二十二日接家报,臣父子鹏于七月初五日以疾殁于里门,当即申报督抚,随蒙抚院批允,印交关内道副使刘诏署掌,臣即移会户部管饷员外唐登俊及关内道,又牌行各厅陆运同知毛宗苌等,查有本道经批不明钱粮,可乘道在任查明,随经员外唐登俊等回称:并无不明钱粮,各厅俱有甘结,随即粘连印结,申报各督抚饷关衙门。。。。。。。
天启皇帝不肯放袁崇焕的假,诏曰:“封疆重任,袁崇焕着遵前旨供职,不必再陈。该部知道。”
可是袁崇焕却不肯罢休,十月十五日,他又上了《再乞守制疏》:“臣于本月十二日奏为君恩当报,子道难亏,伏乞圣明,俯容守制,以重彝伦,以崇孝治事。”
这次,天启皇帝不但不批假,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顿:“袁崇焕身任疆场,本朝原有起复故事,如何坚求守制?显是避难推诿。姑不就还着遵屡旨行,不必再来渎扰。该部知道,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