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船队回国后,朱允文已经早早做好了准备,立即率领群臣,举行了一场浩大的迎接仪式,以示重视。
当天,在朝会上。
文武百官因为本土大陆的命名,掀起了一波讨论的热潮。
本来,大明的文武百官们以为全世界只有大明这一块大陆,自然不会再去命名,只是统称为“天下”、“九州”。
现如今,因为新大陆的出现,有官员认为应该给本土大陆也取一个名字,方便区分。
朱允文也觉得很有必要,否则的话,以后跟西方交流的时候,难道还要继续沿用他们的音译,叫“亚细亚洲”?
不过在具体的命名上,文武百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神话传说中有四大洲部,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有人认为,既然东面的新大陆叫东胜神洲,那大明本土大陆与之对应,所以应该叫西牛贺洲。
不过立即就有人反对,说西牛贺洲乃是贫瘠之地,怎么能配得上中原祖地的地位?
两方人争论不休。
最终还是朱允文拍板,将大明本土的这块大陆命名为“中洲”,嗯,是整块大陆。
当然,现在的大明官员还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块大陆有多大,不过朱允文知道啊。
想想等几百年后,人们再学习地理的时候,整个欧亚大陆的名字变成了“中洲”,那酸爽……
朱允文随后又想到了历法。
在14世纪,西方的历法还不叫“公元”,更没有后世那种夸张的普及程度。
这种大好的时机,自然不能错过。
数日后,朱允文和文武百官商议妥当后,就颁布诏书。
宣布废除年号纪年,改黄帝历为“公历”,用黄帝历来纪年。
朱允文想过自己编一套大明历法,以大明建国为元年,或者恬不知耻一些,以自己出生的年份,或者登基的年份为元年。
不过,他想要的是一部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并且未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将有很大影响力的历法。
用大明历命名,局限性就太大了。
毕竟天下没有不灭的王朝,用大明历命名,就等于将历法跟大明绑在一起,如果哪天明朝灭亡了,大明历肯定是免不了被废除的结果,这就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他选择了尊重传统,用黄帝历来纪年。
随后,大明朝廷的舆论机器也开始运转,各地官府纷纷贴出告示。
在朱允文的授意下,朝廷把东胜神洲描绘成了一个四季如春、遍地是金矿的宝地。
此举意在吸引百姓自发前往新大陆“淘金”。
自古财帛动人心。
中原地区因为地大物博,物产资源丰富,外加周边地区多为贫瘠之地,所以人们对于土地扩张并不怎么热衷。
不过现在一个不下于本土的新大陆的出现,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海贸已开的缘故,如今大明已经涌现出了好几个大型的海商集团,这些海商集团全都是资质正规,受到朝廷监管,跟明朝后期那些完全游离于朝廷体系之外的海盗集团完全不同。
受到朝廷宣传的影响,这些海商集团成为了第一批“淘金者”,并在朝廷的支持下,在新大陆寻找金银矿产,奴役当地土著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