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林又带黄老秀才和秋菊到那棵千年紫檀木前,指着木头说:“师父,这是一棵千年紫檀木,是上等的寿材,价值一千两黄金。徐士林没有别的送给师父,就把这棵紫檀木送给师父。这是徒儿对师父的孝心,师父一定要收下。”
徐士林又对秋菊说:“菊妹,这事就交给你啦,你一定要想办法把师父安全地送回家去。”
秋菊说:“虎哥,你尽管放心的走吧?一切都包在我身上,我要亲自送爹爹回家。我要亲眼看看,我曾经与虎哥一起生活过的地方。”
徐士林带领军队向金川进发了。家中只剩下秋菊与黄老秀才。自从徐士林走后,黄秀才是天天找秋菊,要求秋菊送自己回家。秋菊不是不想送黄老秀才回家。而是实在想不出送黄老秀才回家的办法。因为徐士林走的时候,没有给家中留下多少钱。家中总共只有十两银子,只够父女两个人几个月的生活费。那苏州府离晒字村远隔足有三千里路。没有银子是万万回不去的。秋菊思来想去,总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办法可想了。
一天,秋菊脑中忽然想起了一个念头来。什么念头?这可不是个好念头,而是一个索贿的念头。因为,在秋菊去找李万典商议出钱捐官的期间,李万典曾对秋菊说过:“如果巡抚大人的妇人,能帮助万典做成这笔交易,让万典当上茶盐总监这个官,万典一定要送一笔银子给巡抚大人,表示感谢。只要大人肯要,无论是十万,二十万两,万典马上送进府中。”秋菊想到此处,一个索要银两送爹爹返乡的计划在心中升起。
第二天,秋菊到李万典家中,开门见山地向李万典说明了来意,并向李万典说明是因为父亲要回故乡,自己手中没有银子,没办法才来索要。这件事是背着官人干的,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如果传到官人耳朵里,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只能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李万典财大气粗,办事非常爽快。开口说道:“夫人为万典出这么大的力,万典知恩图报!这些天我正在发愁,怕您不给我报恩的机会。夫人需要多少银两尽管提。就是要一百万两俺也毫不犹豫。”
秋菊笑了笑说:“李总监太慷慨啦!哪里用得着那么多的银子。我只是用十万两足矣。不知李总监有没有烟台宝号的银票?”
李万典说“烟台宝号的银票俺有很多,因为俺的商船,经常来往于烟台与苏州。俺把茶叶在苏州装船运往烟台,然后在烟台装盐运回苏州。买卖人就是这样,南搬北运的。倒腾着赚钱。夫人的父亲,如果是烟台那边的人,可以坐俺的船回家。”
秋菊说:“这下子真是太好啦!这太感谢总监大人啦!到时候我要亲自送父亲回家。这样吧?你给我五万两烟台的银票,这是给我爹养老用的。再给我五万两苏州的银票,这是我留做日常用度的。我再叮嘱总监大人一遍,此事千万不能向外人透露,也千万不能让老爷知道。老爷是个清官,最是要面子的人,如果老爷知道我干了这种事情,他就没法活下去了,那时我们就都完了。千万!千万!”
李万典说:“巡抚妇人尽管放心,我们买卖人讲的是诚信,我们江湖人讲的是义气。这种事情,我们是最知道如何操办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情况,我都不会向外说的,就连我家中的人,我也是不会说的。这事只能我们二人知道。等我下次发船的时候,我一定通知妇人。”说完,李万典从柜子中找出五万两烟台的银票与五万两苏州的银票,交到了秋菊手中。
秋菊得了十万两银子,激动的一宿也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了一晚上,心中不知是喜是悲;后果,不知是福还是祸;前面不知是陷坑还是平路。总之前程未卜。难知福祸。只有壮一壮胆,自我安慰着过下去了。
过了几天,李万典来到府衙,通知秋菊,有到烟台的商船。秋菊领着黄老秀才,拿了五万两烟台的银票,并找人把那棵千年紫檀寿材也一并抬上了船。
到了烟台,秋菊找来运货的马帮。从宝号中提了两万两银子连同紫檀寿材一起带着向晒字村出发。
到了晒字村,马帮把货物卸在了黄老秀才的家中。听说黄老秀才回家了,全村的人都来啦。黄老秀才的家中,里里外外都是人,好不热闹。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全村的人几乎都来齐了。黄老秀才跟秋菊商量,分点银子给乡亲们做见面礼。秋菊答应。于是,黄老秀才按每人二十两银子,分给全村的每一户人家。剩下的银子连同其余的三万两银票,黄老秀才跟秋菊二人偷偷地埋在了地下。留着日后好用。
秋菊在家中住了几日,心中总是想着徐士林。于是,就告别了父亲,告别了晒字村,回苏州去了。
正是:战争伤人费金钱,埋骨沙场为哪般?
交战双方都有理,百姓凭空受熬煎。
概观战争总根源,起因全是一个贪。
如果世人无私念,平平安安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