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至今流传着各种关于龙的传说,无一不彰显着龙存在的身影,十二生肖古延至今,十一种动物都存于世间,为何不见龙的影子。
而就在1934年8月8日,在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神秘生物未死之前,当地的居民曾经见到它,并与其有过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其中一位老人回忆道:当年9岁,她爸爸是给地主赶马车的,当时很多人都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于是赶到那里。
爸爸就把她放在马背上,扶着她看。
她所看见的“龙”方头方脑,眼睛很大,还一眨一眨的,而身体为灰白色,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而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觉这条“龙”有气无力,眼半睁半闭,再加上眼睛有些发红,很多人都说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于是在龙的上面搭了个棚子为它避暑,还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浇,让它得以“解暑”。
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
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
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
转眼数年过去,那些曾经见过老一辈人大多数都仙逝了,还活着的也只有少数的几个,且都已是过百的高龄。
营口的这个小村庄也因为这个流传于人们口中的龙的传说成为了旅游景点,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在当年百姓口中的地点修建了一头长十米的龙像。
离近看去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离远一看,能感受到其腾云行水,护佑一方的磅礴身影。
每一批过来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到这个龙身之下拍照留恋,一是为了吉祥,毕竟龙是中国的吉祥物,二是为了见一见当年这个可能出现过龙的地方是什么模样。
十月,正是旅游的旺季,小村庄每天的旅客也是络绎不绝的,此时远远望去,龙像身下集聚了很多人,以龙像为中心围成了一个圈子,安静的听着一个头带红色小帽子的青年的讲解。
“这就是当年的降龙之地,而现在的这龙像,是根据老一辈的口述来修建。”,带红帽子的年轻人对着围在龙身周围的游客介绍道。
带帽子的年轻人叫林八祖,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小八,小八是这个村子的导游,同样也是这个村子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大学刚毕业的他就回到家乡干起了导游工作,这是他工作的第二年。
做小导游的工资不算高,但也够勉强养活自己,也没什么女朋友,要说唯一的相好啊,那便是从小到大的小丫头了,虽然两人没有明确情侣关系,但也经常腻在一起,在林八祖心里早就把她当自己的女朋友了。
一天的工作在夜下结束,林八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