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全美企业名录。
这家全美最大的饮料企业可以做植入,这家零食企业可以做植入,这家服装公司可以做植入,这家葡萄酒庄可以做植入……可以做植入的商品真的是超多,耶尔觉得有一大波广告费在向他招手。
回到洛杉矶,把拍摄任务布置给电视组。
新招的一个电视剧制作人,开始组建《朋友们》剧组,演员请的是相对最便宜的喜剧演员,对演技要求不高,只需要时刻注意喜剧效果即可,六个主要角色,三个女性演员,三个男性演员,还有六七个常驻演员,他们的费用就更便宜了,有些一集出场费只需要几十美元。
再加上道具费、剧组成员工资,《朋友们》一集成本不到三千美元,而试播集就卖出了一万二千美元,虽然看似赚的没有电影多,然而这些还没算上,以后可能会有的赞助费和植入费。
当然,随着电视剧第一季获得特别好的效益,到拍摄第二季的时候,演员们的演出费肯定是要上涨的,那也将提高制作成本,不过这都已经是后话了,到时候剧集出售的价格也会跟着翻倍。
反正耶尔电影娱乐公司不会亏,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现在耶尔也不会在乎那几千几万美元。
杨哥出版社一个月的效益,也都已经突破百万美元,三本杂志订阅群体固定,出版的漫画小说销量也在稳步增长,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耶尔需要操心的是科幻剧《时间领主》。
作为科幻剧,投资低是不可能的,虽然《时间领主》需要的特效不多,但那些历史和未来的场景,就是很大一笔支出。而且《时间领主》是那种小故事形式的剧集,编剧工作不可能耶尔一个人完成,他还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编剧团队。
人力有穷时,人的想象力也是一样,所以《时间领主》的剧本,会成为多人协作的产物,这几集是由某个编剧写的,那几集又是由某个编剧写的,最终这些独立的小故事,能够绘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就可以。
耶尔将《时间领主》世界观和整个剧情构思写好,就分配给电视组另外一个制作人,是从其他影视公司挖来,有十分丰富制作科幻剧经验的制作人。
耶尔电影娱乐公司一年计划开始启动。
这一年里,耶尔将要把公司纸媒娱乐、影视娱乐的架构搭建好,打造出一批耳熟能详,而且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文化版权(IP),比如已经问世的钢铁侠、超人、绿箭、哆啦A梦、死亡小学生、太岁侠客……等等。
耶尔细数手上IP的商业价值,目前来说这些文化版权还不是很值钱,但只要运作得好,未来随便拿出一个角色,都可以有几十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而且耶尔会将武侠IP作为重点,东方华夏文化十分神秘而迷人,他要将华夏文化散布到全球,每年再举办一个,华夏武侠周之类的嘉年华活动,华夏热潮什么的,岂不是美滋滋?
当然,这些构想都是未来很遥远的事情了,短时间内,耶尔还没有举办嘉年华活动的资本,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足够的文化内容,去填充嘉年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