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国的宰相岑晊,算得上一位传奇人物。
他出身前朝,原本是南人。
其父乃是乡里小宦,因为得罪上司,被诬入狱,判了斩首,母亲求告无门,一气之下吊死在官府门前。
祖父害怕祸及全家,便带着岑晊一路北逃,在伐檀族的草场牧羊为生。
岑晊自小聪慧,熟读诗书,因为父母的惨剧,对南平恨之入骨,所以当伐檀首领挥师南下之际,他便毛遂自荐,在王子綦多罗帐中当了谋士。
十年征战,昔日的王子多罗,成了君临天下的永定皇帝,而岑晊,也因为开国元勋的身份,封侯拜相。
再后来,永定帝战死南境,临终前,将幼子托付给三位顾命大臣——
其一,便是当今皇太后的娘家兄长,岱亲王额达索力。
其二,乃是执掌大夏国半块虎符、独揽兵权的太尉统奚冶。
其三,既是虽为南人,却尽得三朝伐檀天子宠信、视为肱股之臣的大司空岑晊。
走到今天这一步,岑晊仰仗的,不仅仅是决胜千里之外的魄力,与一指定乾坤的头脑——
还有,他书房上悬亲笔所书“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八尺整张,视同家训。
因此这位宰相大人是出了名的滴水不漏。
即便官拜正一品司空,他还是每日寅时前往中书省理事,戌时方才回家,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即便对待末微小宦,也始终谦卑有礼,绝不苛责,在朝堂上下,是一位无法指摘的“完人”。
虽然深得人心,从不树敌,他为了断绝门生故吏结党营私的念头,还立下门规,家中无论红白喜事,拒不收礼,倘若有人强行馈赠,来日必双倍奉还…
就是这样一位韬光养晦、毫无破绽的宰相,如今却遇见十分棘手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