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丸入腹,他打开神识,但见青龙把嘴一张,一下吞掉了丹丸。
须臾间,青龙紫气萦绕,荆斩龙的周身有强大的气息流过,这时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中丹田内多出了一株红色的朵,竟和燕凝眸手臂上的‘扶桑’一模一样。
瓣盛开,十分的妖艳,荆斩龙发现,这株‘扶桑’竟是生长在自己的心尖之上,吸取的是元神的精血。
一段文字浮现神识:此为‘心魔之’,被仙丹之气催生,以元神精血为饵,‘道心种魔’的具体表现,蕊中包含了你的九世轮回,在‘心魔劫’来临时,会一一浮现。届时若儿不死,则渡劫成功,否则灰飞烟灭。
荆斩龙心中惊诧,想不通自己的心魔怎么会是‘扶桑’。
既然想不通,干脆不想,剩下的两粒丹药他给了乌尤黛。
乌尤黛炼化之后却并无什么异常,内息提升,突破到了‘天一境’巅峰。
两人各找了一处地方,闭目凝神,开始修炼。
灵气源源不断涌入体内,荆斩龙的神念中声音不时响起:突破‘真武境’武士,突破武师……突破武圣……
几个时辰后,天色放亮,荆斩龙已到了‘真武境’武神,乌尤黛到了‘不灭境’小成。
两人起身,此时云雾依然弥漫,证明灵气还很充沛,可荆斩龙心中有事,不想在此再做耽搁,就往前走去。
前方是一片红色的杜鹃丛林,远远望去,充满了血腥的杀气,荆斩龙神念凝聚,没有感觉到危险的气息。
两人穿过丛林,沿着山路上行,就到了一处宽阔的草坪地带,积雪初融,露出了青色的草皮。
站在此处望去,山中景色尽收眼底,可想起师傅的下落,荆斩龙心中惆怅,长啸一声,与乌尤黛乘剑飞去。
他此时修为增进,‘御剑飞行’的距离和速度都有增加,没多久,就到了‘青城山’。
‘青城山’乃道家十大洞天之一,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此山水秀、林幽、山雄,山势高不可攀,直上而去。
山中的气候冬天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
历代的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传说这是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天师张道陵时点亮的灯笼,故此称为圣灯。
张道陵原名张陵,曾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道名为张道陵。
他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可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天师道’已经不见踪迹,这里成为了‘青城派’的地方。
荆斩龙和乌尤黛站在上清宫的道观门前,望着观内的那些道士,心中想道:“方三奇死后,青城派的弟子都投靠了魔族,这里的又是些什么人?”
此刻已经有道士发现了二人,一名二十余岁的道士,背负长剑,上来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我‘正清教’何事?”
荆斩龙第一次听说‘正清教’之名,闻言愕然道:“这里不是‘青城派’所处之地吗?何时出了个‘正清教’?”
那道士满脸不屑道:“‘青城派’算什么东西,我‘正清教’乃是‘天师道’的‘正一教’与‘上清道’联手所创,道法高深,可让人羽化上清天,岂是凡夫俗子所知?”
荆斩龙想起李自成的师傅就是原来‘青城派’的掌门,但却从未听他提起过‘正清教’之名,心下怀疑,同时那道士的态度让他心中不爽,当下冷冷道:“这世上沽名钓誉之徒甚多,阁下的‘正清教’既如此神奇,就让在下先领教一二。”
道士勃然变色,背后的长剑忽地到了手中,指着荆斩龙喝道:“道爷本来看你们年轻,也算是一表人才,才对你们好心讲起,谁知你这厮却不识抬举,那就别怪道爷手辣了。”
道士长剑一动,蓦然剑锋生出了三道寒芒,呼啸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