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老板。”夏藜礼貌给了卖筐老板三十文钱。
老板过钱,目送夏藜一行人离开。
“你没看到编框老板在后面擦汗吗?他可是被娘子你给催的喘不上气了。”等两人走远,孙淳指了指身后的年轻老板,引导着夏藜看。
夏藜随着向后看了过去,唇角咧了咧。
“我在就计划好了,购置的卖编框的店铺要在青州最繁华的地段,不会和这位老板在相同地段竞争的,咱们卖精品,价格自然比他的高多了,面对的客户群也是一些有钱人家,我们不会成为竞争对手的。。”
“嗯。”孙淳拉着她站在街道一边的角落里,等待着雷恪的到来。
不到半个时辰,雷恪驾驶着马车来到了两个人的身边,恭敬的下车迎接两个人上车。
“公子,夫人请。”
夏藜靠近雷恪,将要去的地址和寻找的人小声告诉了他,随后和孙淳一起进入了马车。
车子摇摇晃晃的颠簸了半个时辰,来到了编框老板所说的莲村,村子依山傍水而建,一条宽阔的莲河流过村子,村里人靠着这条河吃饭洗衣,灌溉农田。
莲山上流下几条山泉汇入莲河,村内良田千亩,耕种了粮食和蔬菜,一些稍微次一点的土壤便种植了经济作物柳条,方便村民在青州做一些小成本的生意养家糊口。
许是呆在山地村寨太久,夏藜几乎忘记了良田千亩,稻香里说丰年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只感觉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甚是喜悦。
“相公,这里的百姓可是比寨子里的大伙儿幸福多了,有良田耕种,能吃饱饭,还能自己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寨子里的人可从来只能从山上采一些药换点粮食,吃不饱穿不暖,想想还真是心酸。”
夏藜说着就有些难过。
“他们日后努力编筐,刺绣,日子也越变好的。”
孙淳悠闲的靠着垫子,闭目养神。
夏藜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心中也就不那么难过了,一个人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快速略过的景致。
村内的孩子一见马车进来,并未围上来,而是自顾自的玩石子,有的村民扛着锄头往农田里赶路,也有其他马车从雷恪的身边经过,只是马车没有车厢,车子里面摆满了收获的农作物,显然是拉到集市上去卖的,还有的人拉着一车柳枝。
雷恪眼睛一亮,适时拦住了对面的马车,车上的年轻农户扬眉看向雷恪。
“小哥,你车上的柳枝是从老胡那里买来的吗?能告诉我他家的具体位置吗?”
雷恪说着,拿了几个铜板塞到了年轻农户的手中。
“对,就是从他那里买的,你们沿着这条路一路往西走,就能看到一大片种植柳条的田地,那里就是老胡的地盘,他的窝棚就在柳条地边。”
年轻的农户将铜板推回到了雷恪的手中,赶着车走了。
雷恪和如霜重新赶车,一路往西,真的看到了一大片的种植柳条的田地,地头上搭了一个简陋的窝棚,床上躺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下巴上蓄满了胡须,一看到来了人,慢悠悠的从床上起来,摇着手里的蒲扇,。
雷恪上前和老胡打招呼,“胡老伯,您好,我们家夫人想买您的柳条。”
雷恪说话的空档,夏藜和孙淳已经下了马车,夫妇二人一起来到了老胡的面前。
“你们准备买多少?”老胡打量着面前穿戴讲究的一对男女,身边跟着的侍从一看也是会武功的人,心中不禁盘算着要好好的捞一笔,浑浊的眼珠来回转着。
孙淳无声的打量着眼前的男人,他的狡猾自然难逃他的目光,只是他选择沉默。
雷恪和如霜无声对望了一眼,没有说话。
夏藜微笑着上前,和老胡打招呼:“老胡,我打算和你长期合作,每日买你五十捆的柳条,你目前手中至少有几十亩田地种植着柳条,可以长期供应吗?”
“自然是没问题,不过,这村内只有我一家种植了柳条,每一捆我要收五十文钱,看夫人也是大户人家的主母,不会差这一点钱吧!”
老胡伸着五根手指头,挑衅的问着夏藜。
“集市上一捆柳条卖十文钱,我出三十文钱,如果老板不同意这个价格,那我还是离开好了,毕竟卖柳条的人家肯定还有其他人家。”
夏藜说着转身拉着孙淳就要离开。
“等等!四十文钱,不能再少了!”
老胡瞧着夏藜真的要走,一时着急松了口。
“二十文!”夏藜说什么也不肯多给那十文钱。
“什么?又比原来少了十文钱!”老胡显然更加失落,连着摇头。
“好啊,那我们走。”夏藜拉着孙淳回了马车,雷恪和如霜互相对望一眼,暗中偷笑,两个人上了马车,赶着马儿要走的瞬间,传来了老胡惋惜的声音。
“罢了!罢了!二十文!”老胡追着马车大声喊道。
雷恪走了一段,才缓缓将马车停下来,此时车帘子被如霜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