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古代一石大概在现在的三十至六十公斤左右,软弓弓力一般不超过五十公斤,硬弓不超过七十好像。至于很多小说演义中提到的能拉三石弓、五石弓的,只能用非人哉形容,简直是人形坦克!另一方面这些弓大多用于演练,实战极少用这样的弓,毕竟一石能射死人,三石也一样,但对于体力消耗,差别就大了去。所以元朝军队中标配是一石弓,有三石弓和五石弓,不多。
注2:元末税收,参考《明太祖实录》、《元史食货志》、《元典章》及部分相关的博士论文,这里的每亩以二百四十步为准。详细写估计要一大章,写个论文也绰绰有余。但毕竟是小说,作者菌用自己语言简略写了些,习惯性列数据……以后作者菌会注意些,各位读者朋友是来看小说的,太多史料读起来就没啥意思哈。
注3:本书以历史为骨,胡扯为翼,前期搞笑,后期正经,不是说教文,是架空历史的小说。只是尽可能不犯低级错误,和史实有冲突的大多会说明一下。
作者菌和其他历史网文作者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可能是不用怎么查资料吧,写历史文的缘由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如果不写心中觉得可惜。可惜是因为作者菌以前考历史系元明方面的研究生,结果笔试过了,复试被刷了下来,作者菌本身不是历史专业出身的,而且是理科出身,跨专业考研,还跨文科,由此可知作者菌在这方面付出多大的努力。
一直觉得复试刷下来,不是专业知识的问题,毕竟笔试成绩和答问都还不错,原因可能是作者菌一是跨专业的,二是方向问题。所以当复试的老师问作者菌师承哪里?作者菌回答本科导师的时候还有点兴奋,因为本科导师是国家千人人才计划里化学方面比较有名的,在江西这一块名气也比较大。结果复试老师面面相觑,才发现作者菌是跨专业的。
元明方面的研究生导师没有,有明史方向的导师,作者菌也没事先联系。简单讲就是没有导师愿意收…所以,考研这一块,成绩很重要,但有时候导师和学校的选择也很重要。(心中怨念……)现在作者菌过得还可以,工作稳定体,生活简单,只是偶尔想起来,还是心有不甘。
作者菌有好几本笔记,写作时碰到不确定的历史点就会翻一翻,大部分心中有数,但不会很具体,当初背的时候,也是背个大概意思,要求熟记就行。当然,作者菌有时候也会出现记忆偏差,希望朋友们提醒一下,好让自己查缺补漏,抱拳感谢。
最后,求一下收藏吧谢谢,希望大家有个愉快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