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蒙蒙微亮,东市市场里的各家摊位上便已都是忙碌的身影,一筐筐用扁担挑来的瓜果蔬菜被一堆堆的码放在各家的摊位上。
东市作为庐州城里最大的市场,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庐州城里的百姓大多聚在东城区。
住家的百姓多,所以东市的早市更加热闹,生意也更好。
踏入东市街道,最前位置的摊位都是做吃食的,家家摊位旁边都挂着布帘子,布帘子上的大字显眼,香气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偶尔传来一声有腔调的吆喝。
在早晨这种肚子里又空又饿的时候,着实有些勾人。
东市街道,萧何走入进群之中,跟着人流一点一点的缓慢移动。
“面嘞~~~~”
不远处一家面摊老板做好了一碗面,习惯的朝着街上的人群一声吆喝,就一个字面,后面的尾音拉的长长的很有特色。
萧何看到面摊老板吆喝完,后面打杂的老板娘立马匆匆赶来,将盛入碗中的面条端走送到食客桌上,面摊老板继续做下一碗面条。
看来这吆喝还能提醒老板娘面做好了,一举两得,不错不错。
萧何摸了摸肚子,肚子很空,昨天的酒喝的有些多,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又灌了一肚子凉水。
肚子虽然感觉空,但是并没有感觉饿,一碗面估计是吃不完的。
但又很想要吃的什么热乎的东西下肚。
萧何的鼻子忽然抽了抽,味道很淡,又是抽气了几下,走下的步伐不由快了几分,寻着那香味的源头。
东市一处拐角,简易的灶台上一摞高高叠起的蒸笼正散着热气。
都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来什么吃食只要味道够香够正都不怕,这家包子摊位置就偏离人流,生意却也不差。
当萧何走到宁家米摊前的时候,宁府派来的家丁正一袋一袋的往摊位前摆放米袋。
米袋敞口放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大米,每一种不同的米里都插着木板,上面用黑木炭写着价格和品类。
米摊开摊稍晚一些,只要在第一批来早市的人逛完前摆好即可。
毕竟就算有来买米的,也不会拎着几斤米逛早市,多半也是逛完里回家前,来米摊提米回家。
萧何把手上黄纸里的最后一块包子塞入口中,绕进摊位里,摊位后面早已搭好了棚子,棚子正下方摆着一把竹椅。
平时都是萧何坐在竹椅上看着家丁卖米,今天却坐着另外一道身影。
“赵爷,来的真早啊。”
萧何笑着招呼一声,从旁边又搬来一把椅子,坐到赵老汉身旁。
赵老汉朝着萧何点了点头,伸手从一旁摆着的小木桌上拿起茶壶,给萧何倒上一杯热茶。
“你先看看这些。”赵老汉递给萧何几张纸,待到萧何接过以后,继续说道:“被你把生意抢了,算算日子他们也该有反击了。”
萧何认真的看着赵老汉给他的信纸,上面写满了王记李记两家米铺的资料。
一边看一边点头,资料上面的内容在他意料之中,但有些也是意料之外。
两家米铺同属于薛家,萧何早有了解,薛家的酒在庐州境内都很有名,主酒副粮,原料成品一把抓,开两家米铺也算是不意外。
真正让萧何意外的是,资料上记录了东市近些年的情况,十年里曾经有过五家米铺在这边开业,不过最终都是惨淡收场。
薛府拆分两家米铺面向不同客户群,占领了东城的市场,这一点萧何不得不承认,这个薛家家主还是有远见的。
王记显然是就高端一点的层次,李记就是低端亲民的层次,这是一家米铺无法兼备的,不然会弄得不上不下,两边都不沾好处。
现在宁家的米铺就是抢了李记的生意,李记争不过,王记必然会插手,同行业两个层次的打击,这才是眼下的问题。
“赵爷这次是来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