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故事要从唐玄宗李隆基马跪坡兵变时说起,当时天下号为大唐,可是皇帝唐玄宗却是迷恋一女子杨玉环,并且宠幸奸佞之臣杨国忠,李林甫。他二人把持朝政,提拔亲信,私设党羽,残害忠良,弄得朝中忠正之士数月不曾见天颜一面,以致苦口之言不达天听;皇帝整日里在后宫享乐,欢饮达旦,上不思祖宗之法,下不知百姓之苦;因此朝中明白之士皆为明哲保身,有的闭口不言,有的退朝去官,有的装疯卖傻,有的趋炎附势。如此一来,搞得天下混乱不堪,长安之地,皇城之下,本是富裕之所,可是百姓依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每秋之粮皆被官宦征走,寒冬腊月之际冻死,饿死之人十室有七,以致百姓人人思反,各各要战,都要杀进官府抢夺粮食,誓与官府不共戴天。
也是唐王朝本应由此一乱,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见朝中能征善战之士人人退却,明白晓理之臣各各罢黜,便觉有机可乘,于是亲自领兵二十万进逼长安。此时,各地武备皆为废弛,无人领兵作战,安禄山一月之内,进军八百余里,马上就要攻入长安。直至此时,唐玄宗李隆基方才知晓,立刻开堂布会,要征选精兵良将以御叛军,可是朝中忠良皆被奸佞杨李陷害,以致朝中无人敢上前领兵御敌。此刻,安禄山正长驱直入,兵锋正劲,一时间朝中动荡,满朝文武皆是投降卖国之策,气的唐皇李隆基口吐鲜血,毫无办法。这时,宦官高力士提出一计,让唐皇李隆基带着文武百官向西逃去,以避兵锋,待天下救兵一到,便可以御安禄山。李隆基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后宫妃子,文武百官出了玉祥门往西逃去。及至马跪坡,突然发生兵变,唐皇只好处死杨国忠,溢死杨玉环,以平军愤。其中,处死杨玉环的一个太监,趁人不备将杨玉环身上所带饰物尽数捋走,然后随便将尸身一埋,便悄悄溜走了。
也没人知道,这个太监叫什么名字,好像众人都唤做海公公。他自盗的杨玉环身上饰物,又顺手摸走了几件御用之物,就离开唐皇众人,牵了一匹枣红马,骑了之后一路北上,一直跑到了河北县通州市,他在这市中转了半天,又买了些酒水吃些,一直没有觅到好去处,他走着走着,出了市区,见其市不远处有做大山,远远望去,云雾巍峨,山虽不高,但也曲折连环,连绵不断,又听人说,这山中还有一个村子,唤做牛家庄,庄中也就四五百人,人数不多,多以耕种为生;而且这山里虽然鸟兽众多,草木繁杂,但却是没有大虫,半山腰上整日里雾霾蔼蔼,远远望去还似浮云一般。海公公一听说,心中大喜,欲要上此山;你道他为何大喜,原来这个海公公在进宫之前是个看卦算命的,甚是灵验,只因一时赌输偷了大户人家的钱财,被人发现,在搏斗中不慎将人打死,出了人命案子,只好远离家乡,进了京城,做了太监,以此逃得杀头之罪,要不然早不知魂归何处了。海公公见得此山,藏龙卧虎,双龙而卧,其中若是安家于两山之间,其后人必然大贵,这可是卦书上明白写着的,一点错都没有。海公公又从衣袋里翻出此书,只见得这书好似一堆土黄色杂草一般,用牛皮绳编者,他一张张翻开,却看的是津津有味,“没错!就是这里!这山可是我的福地啊!书上说我是金命,要是居于此地,双龙戏珠,我的后人必为一世豪杰!”
海公公乐呵呵的想着,“我的后半生,也能安享晚年,富裕一世!”
他刚合上书,一阵凉风吹过,后背一发麻,“他奶奶的,这书不是骗人吗?老子都做了太监了,怎么还有子嗣啊?”
海公公心里想着,十分不快;但他侵淫周易之道久已,虽然心中十分疑惑,但还是蹒跚的上了山,他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步一步走了上去,不一会儿,就见到一座村寨。他上前正好看到一个壮汉正在那里劈柴,海公公走上前去一问,“这位小哥,不知这里是不是山下农家所说的牛家庄?”
那壮汉抬头一望,只见这人满脸皱纹,甚是老迈,但脸上却是一根胡子都没有,便觉得有些好笑,“这问大爷,你说的牛家庄,或许就是这里,从这以外五百余里都没有人家,不知您老上来找谁啊?”
海公公摸了摸自己的包裹,里面装的都是些金银,有些小心,“啊,没事!我乃是山下附近的村民,上山来溜溜!”他说完,便撇开那壮汉自己一人进了村寨。
这村寨之中虽然没有山下市场的繁华,但也家伙事齐备,锅碗瓢盆,日常用具,买卖也是齐全。海公公看了心中十分高兴,顺着村中的小路海公公一直走着,看着看着,突然发现远处一块开阔地,绿草茵茵,旁边又是有条小溪,泉水潺潺。海公公走上前去,捧起泉水,喝了一口,甘甜无比。“啊,这里果然是个养老的福地啊!下半辈子就这里了!”
海公公立即又回到村中,四方打听,找到了几个泥瓦匠,又寻觅了四五个壮汉,给了些金银,让他们从山上砍了几根树木,又烧了几窑砖,没几日就给海公公造了几间屋子,海公公又从村中买来床被等生活用具,又托人在山下买了十几头牛羊,赶上山来。他便在这牛家庄住下了,平日里以贩卖牛羊为生,自称为燕老爷子。他住在这村中,乐善好施,谁家要有什么周济不开之处,往往金银相赠,时间一长,便与这牛家庄的村民们混的肆熟,乡民们有事没事也爱到燕老爷子家里叨扰叨扰。
就这样一直过了三年,燕老爷子过得也是安然自足,只是心中常想自己没有子嗣,甚是痛苦。一日里,燕老爷子将自己随身带的藤条箱子打开,不知怎么的从中摸出一把短笛出来,燕老爷子十分疑惑的看着这把笛子,这笛子乃是紫金铸成,只有一尺二分长短,“这笛子从哪里来的?想必是从皇上身边偷金银时,顺手拿来的。也不知有什么用?”他看了一眼笛子,便顺手放在茶几旁。旁晚时分,燕老爷子吃完了晚饭,一个人窝在躺椅上,看着窗外夕阳的美景,甚是得意,“哎,幸亏我逃离了皇城,要不然一辈子都要伺候那皇帝老儿,什么时候可以享受着清闲日子啊?”他一回头,正好瞥见茶几上放的那根紫金笛子,便顺手拿了起来,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确实没想到声音十分洪亮,吱吱啊啊的响了起来,反正燕老爷子也不会吹,就当是消遣,手指在孔中不断变化,笛子的声音婉转流长。他吹了一会儿,感到有些累了,便放下笛子,躺在床上合衣睡了。
到了午夜十分,外面突然天气一变,本来是皓月当空,却突然变得浓雾重重,一时间阴风四起,地上飞沙走石,到处都是鬼哭狼嚎。燕老爷子睡得实在,没有被外面变化的天气所扰醒,依然躺在床上。也不知什么时候,外边搭了的竹窗突然被风吹开一道边,只见一道阴风从窗户外边“嗖”的一声就钻了进来。燕老爷子躺在竹床上,正睡得浓,就感到一股腥臊之气从鼻子里直接就灌倒五脏六腑之中,好不难受。他刚一睁眼,就见一道亮光猛地扎下,这个燕老爷子此时身子还算灵巧,赶紧向床下顺势一滚,避开了这道亮光,“呔!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跑到我房里干什么!”燕老爷子说着就从怀里取出一个人火折子,“嚓”的一声,将亮光打开,他这一打开不要紧,猛的一开,眼前的景象直吓得他七魂散了六魄,整个一个死人骷髅站在他的眼前,那白白的脑袋上沾满了野草和还有没腐化的烂肉,两只白骨胳膊直愣愣的朝着燕老爷子就伸了过来。这个燕老爷子平日里哪见过这个骷髅模样,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就看那骷髅两只白骨手爪一下子就掐住燕老爷子的脖子,十根白骨手指直接就插入到肉里,鲜血从脖子上汩汩的流了出来,这个白骨骷髅张开嘴巴,从里面伸出一条半腐烂的舌头,使劲的舔着燕老爷子身上的流下的血。
就在这时,突然一道金光展现,那白骨骷髅猛地一抬头,屋子的大门“哐当”一声就被踢倒在地上,只见门外站着一个道士,右手中拿着一柄长剑,左手一道灵符“呼”的贴了过来。那白骨骷髅也不甘示弱,双手从燕老爷子的脖子中拔了出来,使劲朝着那道士用力一甩,只见一个白骨手爪直接朝着那道士的胸口飞去,力道十足,这要是打在胸口,非是重伤不可。可那道士也算灵巧,飞身一跃,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钱,对准飞来的白骨手抓用力撒去,“妖怪!竟敢在老爷面前耍威风!今天让你尝尝本道爷的厉害!”那一枚枚铜钱,好似流星聚拢一般,直接就将那白骨手爪从半空中打落。那屋里的骷髅一时焦怒,只见一股邪风从屋子里“呼”的一声窜了出来,直冲向站在远处的道士。这阴风之中伴着一股邪气,所到之处,草尽皆凋谢。道士一看,“好腻一股摄阳之功,竟然连草草的性命都收了,今日我定留你不得!”他说着,就咬破手指,接着又从背后随身携带的箱子里取出一块黑黝黝的石头,他讲手指上的鲜血往上面一抹,口中大叫,“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亲临,何方妖孽还不现出原形!”然后,右手拔出宝剑朝着那一股邪气直接抛去,左手却是拿住那块石头向前一照。只见一道金光从石头中射了出来,直接环绕在飞去的宝剑之上,就看见这宝剑好像是有人挥舞一般,在空中连续舞动,直接就将那股邪气斩为两段;就听见半空之中“咔”一声巨响,一副还没有完全腐烂的白骨骷髅从半空中落了下来,整个身子已经被劈成了两段。那道士见了呵呵一笑,“你这浑魔,原来是个没有烂完的白骨精啊!”
也不知何时,燕老爷子也痛醒了,只见他趴在门边上双眼直愣愣的看着,那道士一见,赶紧跑了过去,将燕老太爷子扶了起来,让他躺在床上,接着点上灯。燕老爷子看见道士,一把就抓住他的胳膊,说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要不是道长,我早就被那白骨头给害死了!”
那道士看着燕老爷子,呵呵一笑,说道:“老爷子不必道谢,这都是上天安排,我遇数月之前就知此地要有妖孽出没,故来巡游此地,只是旁晚时分见此山上阴气纵横,阳气衰微,便知此地定有妖孽,所以晚上便待在此地,正巧就见着白骨精前来作恶,故且收之。”
“哦,原来如此啊!”燕老太爷子说着,突然感到脖子上十分疼痛,用手一摸,竟然全是黑血。
那道士顺着灯光,突然伸出手指在老爷子胸前的几个大穴上一点,燕老爷子顿时感到疼痛有些缓解。“现在怎么样,还疼么?”道士轻声地问道。
“多谢道长,您这么一点,缓解了好多啊!”燕老爷子说道。
“呵呵,老爷子,要想完全只好你身上的伤,还需一样东西。”那道士继续说道。
燕老爷子一听,赶忙问道:“道长,不知还需那几位药啊?明天早上我托人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