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抢个狐妖当老公 > 第2章 姨娘一家找上门

第2章 姨娘一家找上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监”的字形演变

随着人们思维的发展,“監”又引申出更加抽象的“借鉴”含义。如《尚书·周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都是说要借鉴前朝的经验教训。这里的“監”其实就是“以人为镜”,“鉴于水”让渡为“鉴于人”。《尚书·周书·酒诰》引古人语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不仅要把水当做镜子,而且也要把人民当做镜子。《墨子·非攻中》引古谚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引古语云:“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这两处的引文意思大致相仿,都是主张“以人为镜”。

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商代初年,开始铸造铜鉴。于是,“監”字累增偏旁“金”,这就是“鑒”和“鑑”字。之后,“鑒”又声转为“鏡”。秦汉以后,镜子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也更加精良,其材质有金、银、铜、铁等。明代末期,开始出现玻璃镜。清乾隆以后,玻璃大兴于民间。至民国初年,只有少数边远地区还使用铜镜。后来随着玻璃工艺的迅速发展,铜镜才退出了生活领域。

二、中国古代最早的“镜子论”

提起中国古代最早的“镜子论”,可能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唐太宗的“三镜说”。其实,早在公元前1620年,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就对伊尹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这句话中的“不(fǒu)”,同“否”。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用水作镜子,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形象;一个国家只要用老百姓作镜子,就能知道治理的状况。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的讲话中,引用并阐述了这句话。

商汤的“镜子论”说明,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把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了。以后,“以人为镜”的阐述屡屡出现在古代典籍中。《诗经·大雅·荡之什》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韩非子》说:“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贾谊《新书》称:“明监,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扬子法言》云:“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大戴礼记·保傅》曰:“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代仁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对此,汉末女诗人蔡文姬有十分细腻的阐发:“揽镜拭面,则思心当洁净;敷脂,则思心当点检;加粉,则思心当明白;泽发,则思心当柔顺;用栉,则思心有条理;立髻,则思心当端正;摄鬓,则思心当整肃。”将揽镜自照与身心修养完美结合。』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娱乐之引领全世界 我的妹妹都是大明星 沉默之王 逆几率系统 天人图 一见倾心:妖孽太子独宠穿越妃 倾云恋之倾城世子妃 宁舍江山:拥卿在怀不离不弃 蓦然回首便是你 麻衣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