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中医,不是说说,而是平时用的、接触的,大都是中医的手法,小时候强筋健骨泡的药浴,各种正骨护骨的手法,甚至于一些呼吸法门,都源自于中医。但他的经历过于极端,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的。
“总算说了一句顺耳的话。”刘老爷子欣慰地点头,“在国外越发重视中医理论,研究热情日趋高涨的时候,国内却屡有废除中医的声音,网络上更是一群黑子。嘿,一群白痴。”
骂了一声,老爷子并未有开心,脸色反倒更加阴沉,“中医名声是坏了,但那不是中医的原因。一群蠢人被骗,不怪自己脑子有坑,反怪到中医身上,可笑至极……小子,你知道中医最为被人诟病的一句话,是哪一句么?”
吴昶咧咧嘴,“是不是那句‘偏方治大病’?”
很多人都是被这句坑了的。
“呵,那你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么?”
肯定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
吴昶轻轻摇头。
“何为大病?按现在来说,大抵是癌症之类的不治之症。何为偏方?见字析意,偏僻的方子,不归于正统不常见。”刘老爷子顿了一顿,“许多人不管打哪里搞个生僻方子,也不管对不对症,在求生的欲望下,拿来就用,争那一线生机,却往往害人害己。其实‘偏方治大病’,不是这样的。”
“中医起于数千年前,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现在所谓的‘大病’,那时或者没有,或者不常见。交通不便的时代,没有这样那样的变异病毒,也许一个中医,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偶尔遇到,若非扁鹊华佗那样的惊才绝艳之辈,多半也是束手无策。但华夏历史,悠悠数千年,医道圣手,自然也不止那几个,只是有人留下声名,有人不见于史罢了。”
“说远了……就说偏方与‘大病’的关系。总有好的中医,遇上了这类棘手的病,或者看过先人记载,打算去治这样的病。寻常的方子自然是不行的,要么剑走偏锋,要么另辟蹊径。但失败总是多的,和现在没得比,没那么多的临床实验品。可几千年下来,总有成功的。于是‘偏方’治了‘大病’……懂了?”
“在那时候,‘大病’本身就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方子也较偏……是这样吧?”见老人家点头,吴昶又道,“而现在,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掏个冠以‘偏方’的方子就用,也不管对不对症,结果害人害己。”
“这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那些医术不精,就想着捞钱的那种人,不管什么方子,都冠上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噱头……毁了同行,坏了名声。”刘老爷子嘿然冷笑,“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方子,脑子只要正常,听到这种话就该去把那满嘴胡说的人打一顿,结果还是那么多人信。”
这话愤慨又无奈。
人心人性人智……这些都是药救不了的。
不管中药还是西药。
吴昶听得也无奈,做他这行,可比医生见得更多,更现实,“那您觉得中医前景如何?”
“会越发落寞下去吧。”刘老爷子对中医的前景并不看好,“中医理论,放于千年之后,也不过时。但治病手段上,怕是跟不上科技的高速发展了。纵然不想承认,也不能否认,西医的发展,其实就是科技的发展……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小了。”
“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人。以前学中医,大多五六岁就开始背汤头歌了。最晚也不过十一二岁,再大就没人收了。若有天赋,又努力用心,学个一二十年,勉强能够出师行医。现在的人,可能么?”
“其二,药。就算在我这里,如此精心培育,药性都比不得那些野生的。可如今还有野生的么?那些药物除虫,肥料催熟,各种手法烘干地东西……呵,在古代,怕是没哪个医生会用。”
“这两样都不行了,中医怕是要走到尽头,就算理论体系还在,怕最终也会给改个面目全非……不甘心呐。”
不甘心呐!
这话戳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