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笑了笑说:“降龙木当然是很厉害,我说的这种木头,主要是在我们玉匠中早就流传的一个说法,从玉匠的祖师爷就开始有了。这种树很少有人见过,记得在我刚入这一行的时候,我的师傅教我手艺时,曾经让我看过一本名字叫《玉经》的书,这本书介绍了从上古到清朝时各种有名的玉器名称和它们的加工方法,还介绍如何签别玉质的好坏。书的最后一章,还特别介绍了这种神木,说这种白藳木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传说有座山,叫仑者山,这座山上盛产金和玉石。山上有一种植物,样子如同构树但长着红色的纹理,这种树流出的树汁就象是漆一样,树身吃起来就象是吃一样,有甜味。它不光能当食物吃,人吃了神清气爽,更重要的一点,它可以给玉染上颜色,改变玉的成色。这还不是重要的,这种树本身就长在有玉石宝藏的地方。也有人说,种植上这种树的地方,经过十二年的时间,就会生出玉脉,经过一个甲子的时间,就会生成玉龙脉,玉龙脉生成,就预示着天下太平,吉祥降临人间,是人间最吉祥之物。你说说,这种树比降龙木怎么样?可惜,这本书当年师傅只是让我们这些做徒弟的看一下,就收藏起来了。这本《玉经》现在可是被当作玉石界的宝贝呀。师傅也已经去世多年,这本书现在已经下落不明了。”
姜小白和于刚听得入了迷,其他玉匠也围了过来。老人讲完后,看了看众人,说:“这只能当一个传说罢了,象这种神物,都是有缘份才能见到。更不用说能得到一棵这样的神树了。”
姜小白和于刚也不相信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神树,这只能当成一个美丽的故事来听一下。《玉经》这本书,姜小白以前看到过,但那是一本道教的典籍。从老玉匠的描述来看,他口里的《玉经》是专门讲如何制玉、鉴玉以及讲述有关玉石的传说的书,和道教的《玉经》不是一回事。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他相信,中国的典籍史册,浩如烟海,出现一本这样专门论述玉的书,也毫不奇怪。在宋代,不是有一个叫陆羽的人,还专门写了一部《茶经》吗。另外,从老玉匠的神情来看,他确实看到过这本书。
随着和这些人打交道越来越多,姜小白渐渐感觉到,玉石行业真是一个神奇而又瑰丽的世界,有时对着一颗小小的玉石,老玉匠就可以讲出一个美丽而生动的传说故事。他深深感到,玉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确实值得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他的知识分子脾气又上来了,回去后,他买了各种有关玉石的书藉,连大本的《中国古玉全集》他也买来了。没事,就坐下来阅读。有时谭晓慧过来,看见他这样,直皱眉头,这个书呆子,这象个做生意的样吗?怎么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变成做学问了?这样下去,别说是把生意做大做强了,能够保住原有的规模就不错了。但是,现在姜小白的身份不同了,谭晓慧虽说是副总经理,但也不好直接说他。
她回到总公司后,把这个情况跟章明月直接说了。章明月现在正沉浸在与姜小白的热恋中,当听到这种情况,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知道让姜小白做生意、搞公司管理,是赶鸭子上架。他对生意上的事知道的不多,他所学的专业与公司管理和经营也相差太远。
于是,她想了想,对谭晓慧说:“晓慧,这样吧,等过了这段时间,我让他参加一下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改变一下思路吧。我听说现在滨海市成立了一个滨海商学院,主要招收各个行业的精英,企业家,不光学习专门的商业知识,还可以和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合作。下一步,不光让姜小白参加,我们也要参加,现在各个行业发展太快,我们再不学心,恐怕也要掉队了。”
谭晓慧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说:“我马上让助理了解一下这个商学院,下一届招生时我们都报上名。”
聊完正事,她们又开始聊起题外话了。自从姜小白和章明月从爸爸妈妈那回来后,章明月在谭晓慧面前经常炫耀姜小白老家的饭菜多么好吃,搞得谭晓慧心里直痒痒,好几次要让姜小白给她做一下家乡菜。
现在,她又提起这个碴了,她哼哼唧唧地说:“章姐,你不是老说姜小白家乡菜好吃吗,别老馋我呀,什么时候让你那口子给我们做一下他家乡的土菜呀,我都吃腻了这里的菜了。”虽然章明月和姜小白还没有结婚,但谭晓慧早知道他们两个已经住在一起了,所以,直接在章明月跟前称姜小白“你那口子”,章明月听起来,感觉好象还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