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轰隆隆震天响,铁匠铺子的炉火正旺,几个徒弟沉浸在自己的工艺中,尽情享受着打铁的那点乐趣,他们跟着师傅的节奏走,小叫锤子轻轻一点,如鸡啄米,那大锤便瞬间跟上,叮当叮当,铺子里传出音乐般的敲击声。
看铁匠师傅们锻打铁器,也是一种享受。
赵师傅艺技出名,名扬四海,当地人没有不知道这里有一个赵铁匠,他独自创造了一些打铁的俚曲,长曲短曲都有,对一件铁器的锻造,加入了不仅仅是赵铁匠的思想,而是用俚曲融入进了一种音乐般的灵性。
干什么有什么的门道,为了让自己的大小铁锤配合更加的默契,他总结了大量的经验,让打铁的精华所在,成为每一个动作瞬间的推力,就像刚才的俚曲,升起来啊,落下来啊,哎嗨呀。
徒弟们接着师傅的曲调,哎呀嗨。
当然,在这里表现出来很难,因为,变化很多,长短不一高低参差。
非常动听。
若不是鬼子来,赵师傅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算是靠手艺吃饭的殷实家庭。
但赵师傅唯一一个挂心的是自己的女儿是一个说话不利索的人。
赵师傅放下了小锤子,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水。
来了啊,女儿说。
一般他懒得理会女儿,不是不爱而是没有功夫搭腔。
赵师傅痴呆呆的看着女儿,来了啊,赵师傅意识突然觉醒。
他有些不敢相信,女儿说话如此清晰,他心里一动,有情况。
他喊了自己的几个徒弟,说放下手里的活,你们到外面看看。
来了,鬼子,女孩又说了一句。
他听清了,一个箭步冲过去,使劲儿搂着自己的女儿。
轰隆,他的偏屋倒了,铁匠铺倒了,他远远看着自家的狗被炸上了天。
他听到了外面轰隆的房屋倒塌的声音,街道上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几个壮汉徒弟都手里拿起了闪着寒光的镰刀,师傅,拼了吧。
他制止住徒弟们,走吧,你们还年轻,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时候要冷静,他看着自己的房屋倒塌后的凄凉,日本鬼子有枪炮,人家就是来找茬杀人的,咱们不能硬拼。
他说,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要莽撞,咱们留着命,有机会杀更多的鬼子,先到别处躲一躲。
他将干粮分给每个人,自己背在身上,牵着已经会说话的女儿和小儿子,对媳妇和三个徒弟说,快走。
他听到了外面的喊声,鬼子来了。
高粱红了,高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