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虽然嘴上服软,可心里却暗暗鼓舞自己,为了拉拢郭嘉,一切都值。
吴景一直默不作声,他当然知道孙坚为何发怒,这不过是小小警示一下军中众将罢了,不过,倒霉了孙策,却要替着挨骂。
战争即将打响,袁术已然南窜,这时候,收复颍川迫在眉睫,赶走黄祖,向荆州发难也是大势所趋,孙坚需要敲打一下军中众将,以免因为梁县一战,洛阳一战而心生娇惯,所谓骄兵必败,这股风,不能纵容。
这时,众将纷纷起身劝慰:“主公,少主无知,莫要怪罪。”
孙坚就坡下驴,摆摆手:“算啦,策儿,你就在末尾坐着吧。”
屋内一名亲兵立刻拿来马凳,放在最末尾的位置,孙策毫不在意的坐下。
这时,孙坚继续先前的话题说道:“刘表虽然贵为皇胄,却无故兴兵,侵吞邻郡土地,此乃犯上作乱,其心可诛,我等奉后将军令,讨伐刘表,遏制战事,尔等当尽心竭力,与我奋勇杀敌。”
“愿听主公号令。”众人再次起身抱拳。
孙策赶了一天的路,此刻疲惫不堪,却也不得不跟着,懒洋洋的抱拳,嘎巴一下嘴,却根本不发出声音。
只是随波逐流罢了。
孙坚又叮嘱一番,明日三更造反,五更起兵。
孙河统兵三千留守阳城,辖制轮氏,程野率麾下三千精锐,两千降卒直奔郏县,扼住北上要路,防止黄祖深入。
二人各自领命,而后,孙坚瞥一眼众人:“襄城如今动乱,袁术已把襄城以南搅得人心惶惶,何人愿意去守住襄城,等待大军驰援?”
朱治抱抱拳,一脸决然:“末将愿往。”
孙坚摆摆手:“你不行,我另有他用。”
孙坚黑着脸,继续等待其它人自告奋勇。
程普想了想,刚要起身,却见吴景悄悄向自己摇头,程普叹气,又坐下了。
吴景这时候,目光一直落在孙策身上,孙策一脸疲惫,懒着去看孙坚此刻什么态度,更懒着去看吴景和孙静。
黄炳却很识趣的从后面轻轻碰一下孙策,孙策扭头看一眼黄炳,又看向吴景。
吴景向孙策挤了挤眼色。
孙策一皱眉,终于明白,父亲为何要拒绝朱治的请求了。
襄城是东线遏制黄祖的重要所在,依汝河之水环城挖开了护城河,易守难攻,是个好地方。
而且,襄城只要守好了,管他黄祖带来多少兵马,想要顷刻间夺下襄城,都不可能。
孙坚这是打算用亲儿子做诱饵,引黄祖兵进襄城,而后一鼓作气,彻底击垮黄祖,收回父城呀!
这一战若胜,孙坚再颍川郡的声望会更高,之后各县管控,清洗牌面,颍川郡便落入孙坚之手,那些有野心的人,再想兴风作浪,怕也难了。
而且,孙策先前在阳翟撂下狠话,无论哪个大家世族,只要惹恼孙策,都不会有好下场,此时,孙策去襄城,也可以震慑一下当地的大家世族,安稳人心。
这可是个苦差事,而且,是九死一生的苦差事。
万一黄祖铁了心,就要拿下襄城,别看你有护城河,对于三万大军而言,最多两天,便能填平几段护城河,搭桥攻城。
想要守住,当真有些难。
城池失守,黄祖这个匹夫,还能放得过自己吗?孙策想也不用想,用屁股也能猜出来,到那时,自己这个诱饵,可真的要悲剧了。
孙策本不想答应,可架不住吴景一次又一次向自己使眼色,后来孙静也皱起眉,望向自己。
本来还有几将愿意去守襄城,可孙坚就是不答应,无论谁请命,一律拒绝。
而且,孙坚也不看孙策一眼,反正你孙策不去,别人也休想去,这个诱饵,除了孙策,没人比他更合适。
豫州刺史的长公子,未来的接班人,若能夺了襄城,擒了孙策,那就是掐住了孙坚的软肋,想必,黄祖必然要全力攻打襄城了。
放眼整个颍川郡,有哪里比襄城更诱人了?
这是什么?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媳妇骗不了流氓?
“天呐!”孙策心中哀叹一声,自己不得不答应了,孙策张了张嘴,正要答应,孙坚断喝一声:“好了。”
孙坚似乎已经失去了耐心:“策儿升任别部校尉也有些时日了,麾下三千兵马虽然在定陶一战表现不错,终归没有经历过大战,不经历大战的队伍是没有灵魂的,这支队伍,该嗜血了。
带着你的人,即刻赶去定陶,我命你暂代襄城县丞,总督襄城防务,如有慢待者,扰乱军心者,勾结外敌者,杀无赦,不必向我汇报!”
孙策:“……”